3 能让村子继续活下来

  抬腿迈进党家二门的“一颗印院”,刚转过照壁,主人党启智的老伴儿73岁的闫素筠见有“游客”来,便穿过内院,走上台阶推开了上首厅房的门。见客人专注于厅房两侧山墙上雕刻的家训,闫素筠便朗声诵出:

  “在少壮之时,要知老年人的心酸;

  当旁观之境,要知局内人的景况;

  处富贵之地,要知贫贱人的苦恼;

  居安乐之场,要知患难人的痛痒。”

  “大妈,您知道这家训的意思吗?”

  “俗话说‘不要笑我白头老,花开能有几日红’,这是教后人换位思考。”闫大妈说:“我孙女小学时就会背这里的家训,有客人来她就给讲解。现在已经到城里上高中了。”

  如今的党家村,已经很少能看到年轻人,留守的村民也大多搬到了崖上面的新村。这个透着书香气息的古老村落已经让位于远来的游客,让他们在逶迤的巷陌中寻找精神上的宁静,从一则则家训中体会传统文化的原味。这些石雕斧凿的家训,已经不仅仅属于党家村人。

  肖云儒认为,传统家训对当下有一个重要启示:如何把整个社会的道德教育浸润为每个家庭的日常教育?如何把社会道德操守润物无声地转化为家庭道德、亲情伦理?这是值得探讨并需切实施行的。

  “党家村的家训刻于砖,如果不能铭于心,随着岁月变迁终将会消失。”肖云儒说,“这里面有个创新内容和方法的问题。当下是文化传播方式大变革的时代,数字时代孕育着许多新的文化心理现象,如果不能随着教育对象和教育手段的变化提升、创新道德教育,只靠用古训来教育孩子,效果未见得好。”

  那么如何更好地传承传统民居里这些优秀的家训?

  肖云儒认为,首先要作为乡土道德传统学习传播,要注意撇清其中一些过时的有局限性的东西。同时尽可能将党家村的家训和当下鲜活的现实生活相结合。更重要的是,要按照时代的要求提升革新。只有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才能激发生命力和传播力。传播方式上也要革新,比如把家训转化为现代版的儿歌、三字经、顺口溜或者书法对联,也可以选摘一些优秀的家训作为乡土国学的内容进行教育。

  真正的国学在典籍,更在民间。民间国学是乡土行动的国学。如何让精英化的国学教育与乡土化的国学教育并行,如何让书本上的国学教育与生活中的国学风气的培养并行,是我们当下要解决的问题。如果党家村的小学、韩城市的小学,或者其他有家训传统的地方,自己编一些乡土教材,把本土的一些家族道德故事揉到家训里进行教育,孩子们走出家乡后,无论天涯海角都能记住家乡这些粘连着人物故事的格言启迪。家训,就会成为依然在那里生活的人们或离开了家乡的一代人心灵中永远的道德乡愁。

  链接

  陕西古家训

  从去年7月到今年2月,中央纪委网站“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专栏先后推荐了陕西汉阴沈氏家训、潼关杨震家训和韩城党家村家训。现选摘三门家训如下:

  党家村家训

  行事要谨慎、谦恭、节俭,择交友;

  存心要公平、孝悌、忠厚,择邻居。

  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

  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能欲多,事欲鲜。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动莫若敬,居莫若俭,德莫若让,事莫若咨。

  友贵淡交,需从淡中交得去,人原难做,仍自难处做将来;

  志欲光前,惟以诗书为先务,心存裕后,莫如勤俭作家风。

  汉阴沈氏家训

  持家不可不勤俭也。尊卑不可不辨也。择师不可不慎也。教子不可不严也。

  志行不可刻薄也。邻里不可不和也。输粮不可不先也。穷难不可不周也。

  出仕不可不清也。忍耐之不可不讲也。奢华游惰之当惩也。赌博不可不戒也。

  潼关杨震家训

  (杨震)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杨震)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本报记者 朱剑整理)

  (编辑:wsx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