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脊六兽五脊六兽

  2 党家村人心中有守护

  670年前,党家先祖党恕轩在泌水之畔落脚开荒,繁衍生息,他为何选中这司马故地呢?

  党贾两姓族人北山耕耘、南下经商,孜孜以求,生生不息,他们想为子孙留下些什么呢?

  雕刻在一块块石壁和青砖上的家训,穿越几百年岁月仍然字字清晰,同村落一起矗立。它在为党家村人守护着什么呢?

  “读书成家之本,循礼保家之根。”70岁的党家村人党鉴泉说,“党家村几百年来一直重视对子弟的教育,读书以明理,明理能做人,这是对子孙最好的传家宝。”

  清初,党贾两姓合伙经营的生意日渐兴隆,成了名扬四方的巨贾富商。据传从其商号往韩城老家运送银两的镖驮络绎于道,号称“日进白银千两”。

  然而古语有云“富不过三代”,党家村先祖一定知道,富庶之家的子弟,往往因娇生惯养而易陷入贪图享受、意志颓废、道德沦丧的境地,再殷实的家业也会有坐吃山空的一天。唯有“耕读传家”,才能够经世致用,使家族经久不衰。因此,在他们大兴土木建造村舍时,将一条条家训家规嵌进了高大的建筑,警示后世子孙。

  有祖训崇文重教的指引,更有一代代开明族人大兴教育,几百年间,党家村人才辈出,他们的故事被后人们争相传诵。如明中期“义翁”党孟辀赈灾济贫,清晚期党氏三兄弟礼让分家,清翰林院庶吉士党蒙严惩贪官,民国“维新举人”贾乐天兴办新学等。民国期间党家村有大学及各类军校毕业生近30人,其中不少人投笔从戎为国纾难;还有更多村里的党家村子弟为国家救亡国存浴血奋战,不负先祖期待,光耀了党氏门楣。

  “我兄弟姊妹中也有大学生!”已经72岁的党龄优说,“党家村女子也是一样要读书的。”作为家中的长姐,她一边承担着家务一边读书。因为读到了高中,党龄优做了几年民办教师,后来出嫁到桑树坪窑头村后就做了30年赤脚医生,经她接生的婴儿有300多个。

  考上大学的孩子们走出了山村,在外奉献了一辈子的党家村人,不少在古稀之年又回到了家乡。教书育人20多年,党鉴泉如今和老伴儿守着家族的老院,因为恭守着“孝悌、忠厚”的祖训,他们一家和睦幸福,被评为“三秦最美家庭”。十多年前,党鉴泉自撰对联,请人书写“守祖宗一脉真传曰勤曰俭;教子孙两条正路惟读惟耕。”挂在老四合院屏门两侧,成为党家村家训之一。

  “族规和家训是家族化亲情化的道德教育,它能把道德的社会传承渗透为家族传承,把民族文化的基因转化为家族文化的密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有很多都和传统家训精神一致甚至文字都一样,这就是民族道德文化的传承发扬。因此我们要把家庭道德教育变成为社会道德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一个基层授课点,变成整个社会的精神道德细胞。”肖云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