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端 实习生 王潇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2016年,一股“下乡潮”犹如春天的暖流,流过平原、山野、农舍、田间……为百万农民群众送去文化、送去科技、送去健康,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致富路上,西安市始终携手农民兄弟并肩前行。2016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成为满足农民精神文明需求、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品牌工程”、“暖心工程”。

  文化下乡:送去欢乐与文明

  为全面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和文化发展成果,西安市从2009年开始,在全市开展了“千场戏剧惠民演出活动”,2009年至2016年,已组织我市专业文艺院团在全市范围内免费为群众演出秦腔、歌舞、话剧、豫剧、曲艺、儿童剧、综艺晚会等内容形式丰富多彩的剧(节)目8800多场,受益群众达到1405万人次,基本达到了我市各区县全覆盖。

  农家书屋也显现出新活力。全市制定出版物补充计划,利用14.46万元对全市1446个农家书屋的图书进行了补充更新配送。开展假期“我与农家书屋”读书征文活动,其中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科创路小学刘景怡“书屋里的梦想”荣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小学组少年儿童阅读实践活动优秀征文奖。发挥图书馆、乡镇文化站作用,指导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使农家书屋成为农民群众读书学习的充电器,发家致富的加油站。此外,我市在这两年期间,积极开展全民阅读、送书下乡活动,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共开展流动售书、公益捐赠活动16次。

  科技下乡:送去知识与发展

  “大棚蔬菜怎么种?”“怎样提前发现苗木有没有问题?”……

  一年来,通过科技帮扶,为全市的农民送去了实实在在的技术和知识,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全市共举办各类农技培训1000多场次,培训农民16.2万人次,制作课件78种、科普展板80块,各种宣传横幅40余条,出动科普宣传车70余次,发放《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小麦春季麦田管理技术要点》《小麦春季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设施番茄、黄瓜春季管理意见》《农业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等农业技术资料、科普图书4万多份。

  科技下乡将科技知识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进一步挖掘和提升,让“学科技、用科技、促双增”切实地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奠定基础。

  医疗下乡:送去健康与安全

  “村子里来了白大褂!不光给乡党看病不要钱,送药不要钱,还免费给咱教医疗保健知识!”村民们每回见了医疗下乡队伍,都倍感亲切。

  2016年,我市启动了2016-2018新一轮为期三年的对口支援工作,安排部署市属市管8所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全省的14所县医院。对2015年度全市“支医”工作进行总结考核,制定下发了《西安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西安市振兴办关于选派2016-2017年度支医工作队员的通知》(市卫计发〔2016〕335号),从市属市管医疗机构选派138名医务人员支援基层医疗机构。

  卫生下乡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各大医院积极向基层捐款捐物,先后捐赠了救护车、X光机、呼吸机、B超机、麻醉机、手术器械等医疗设备,切实改善了基层医院的硬件水平,拓展、提升了业务能力。2016年,我市8所支援医院共向14所受援单位派驻医务人员66名,接诊门急诊患者61533人次,开展临床手术1925例,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3258人次,开展新适宜技术27项,义诊人数3207人。支援医院接受进修人员22人,业务培训10081人次,开展教学查房756次。各受援区县病床使用率不断上升,县域就诊率不断提高。

  每年的三下乡集中服务义诊活动、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大型义诊周活动、国家贫困日义诊活动、重阳日老年人义诊活动……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义诊活动为群众带去了健康和平安,同时,组建专家义诊队,派驻体检车,为基层群众提供方便的医疗服务和健康宣传。

  “三下乡”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使命。我市将以“聚焦‘三六九’,振兴大西安”目标为引领,创新举措,拓展渠道,深入推进“三下乡”活动,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建设美丽、宜居、绿色、现代的新农村。(来源:西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