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苗苗在大棚整理花卉 孙建恒 摄白苗苗在大棚整理花卉 孙建恒 摄

  12月8日,杨凌示范区北风呼啸,零星的雪花飘落,寒冷席卷而来。杨陵区揉谷镇杨凌中来种植专业合作社内,上万株鲜艳的蝴蝶兰却在室内盛装绽放。记者到来时,园区负责人职业农民王中来和技术员朱瑞斌正忙着将花卉装车发货。

  “这会儿花不仅开得好,卖得也好。刚才是一批送往北京的,大概两千株,今年最远的订单。”二人喘着气,拍了拍身上的泥土,得知记者来意,热情地打着招呼,“花不多了,还剩下半个棚。带你进去参观。”一座900平方米的大棚里,暖意融融。技术员白苗苗忙碌在花丛中。“虽然受疫情影响,上半年销售不尽如人意,但客户对咱的认可度高。这不,下半年订单就来了,最近可忙了。”白苗苗一边告诉记者,一边手里的活也不停,她说要赶在下午快递出发前,再将几批零散订单寄出去。

  记者了解到,朱瑞斌和白苗苗承包园内两座棚,二人既是校友,也是夫妻,两人毕业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朱瑞斌告诉记者,2018年他们入驻中来合作社,得益于合作社提供的“特殊试验田”。朱瑞斌所在的是“日光双拱棚”,整体结构结实、透光好,内部空间宽敞、美观,便于技术操作,种植面积显著增大,温度控制设备更优化作物培育环境。他说,今年冬季,订单销售占比达95%,再靠直播、电商等推销散装花,预计年底前实现清仓。

  孙建恒 本报记者 薛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