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江西文旅行业损失严重。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向好,江西省旅游景区已分类、分区、分步恢复开放。江西出台硬核举措提振旅游消费,二季度试行周末2.5天休假,周五下午进景区门票半价。

  一时间,“2.5天休假”再次重回受众视野。早在2016年,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公布23条实施意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根据实际情况,依法优化夏季作息安排。有条件的行政、事业、企业单位可按照“先行先试”的原则,实行2.5天的周末休假方案。

  如今,重庆、甘肃、辽宁、安徽、贵州、福建、浙江和广东等多个省份也先后出台鼓励2.5天休假的意见。那么,“2.5天休假”带来怎样的影响,又将如何保障落实?对此,本报记者采访上班族、网友和社科专家,共同探讨“2.5天休假”政策如何落地。

  陕西四年前提出2.5天小长假政策

  实际上,江西推出的“2.5天小长假”方案并非新政策,其“历史”可以追溯至2015年。

  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首次直接谈及优化调整休假安排,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依法优化调整夏季作息安排,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这也是“2.5天小长假”第一次出现在国内公众的视野中。

  2016年4月1日起,山西省晋中市、江西省吉安市开始正式实行2.5天休假模式。随后,重庆、甘肃、辽宁、安徽、福建、浙江、广东等多个省份正式出台意见,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实行新的休假模式。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提交《关于实施2.5天小长假的建议》,呼吁加快推进“2.5天小长假”由“全国性试点”转变为“全国性政策”,认为我国公民每年的法定休假天数(不含双休日)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而2018年人均工作时长远高于其他国家的工作时长。

  记者梳理发现,各地“2.5天小长假”规定细节各有不同。在执行时间上,吉安市、晋中市两地规定,每年从4月1日至10月31日实行周五下午弹性作息制度,原则上每位工作人员一个月可享有两次周五下午调休安排。

  紧随其后,落实“2.5天小长假”的贵州省黔南州,规定每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每周五的下午,由各单位自行安排轮流休假。江西省上饶市则提出,在每年的6月1日至8月31日实行。

  2016年1月2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实施意见》中说,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根据实际情况,依法优化夏季作息安排。有条件的行政、事业、企业单位可按照“先行先试”的原则,实行2.5天的周末休假方案。

  2016年6月17日,《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旅游投资与消费的实施意见》中提到,鼓励有条件的单位依法优化调整作息安排,为职工将星期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条件。

  2016年5月6日起,靖边县部分单位开始实施周末2.5天休假,从5月1日到10月31日实施半年时间。除学校、医院、公安等一线的窗口单位外,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实行AB岗的办法,保证每个单位、机关在周五下午有不少于一半的人员在岗。

  “2.5天休假”福利“变现”并不容易

  在西安从事银行信贷审核业务的罗薇坦言,2.5天周末休假制度“可望而不可及”。

  “我们平时下班的时间基本上都晚上九点以后了。” 罗薇说,因受疫情影响,她们现在开启“周六不休息,周天不保证休息”的工作模式。如果是月末或者年底,加班到凌晨都是常有的事。“如果遇到春节、五一、十一这样的国家法定节假日还要安排轮班,所以正常的休息都难以保证,更别提多休那0.5天的假了。”

  “没用,我们私企看绩效,没完成任务你下得了班吗?”在西安一家私企工作的张彤表示,她现在不要假期,只想多挣钱,因为每个月要还房贷。“公司虽然没有加班费补贴制度但是允许调休,可屁股后面追着一堆事情,我压根没有时间调休。”

  “2.5天休假落实起来,肯定会有点困难。”在西安从事建筑行业的宋作伟表示,毕竟现在很多单位的人连星期六、星期天都加班,特别是一些企业单位的老板肯定是不乐意的。

  如果说民营企业执行难,那机关事业单位呢?“平时工作节奏快、压力大,连年假也经常是拆开了休,或者真的在家里有急事的时候才休。”在西安某开发区机关单位工作的刘瑞表示,他刚成了家,当然是希望有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家人。但是现在要想实施这个政策,很困难。

  刘瑞分析说,一方面,受疫情影响很多单位正常工作需要加班补回来,而各单位每个人的工作量又不一样,不可能都按2.5天来休。另外,如果集中休,是否还会造成交通拥堵等其他问题。“所以,还是先把年假、双休日等原有的福利保障到位再谈其他。”

  随着“2.5天休假”重回大众视野,网络上也是议论纷纷。诸多网友对“2.5天小长假”表示欢迎,但也有不少网友担心。如果执行“2.5天休假”政策的话,像医院、学校、公安等服务部门怎么办?是否给普通人办事带来不便?

  还有一部分网友认为,“2.5天休假”模式看上去很美,但难以实现,至少短期内落实不到自己头上,还不如增加个长假;集中的长假造成“扎堆”出行,还是错峰休假,能自己安排时间最好。

  政策落地还需细则跟进

  “2.5天休假”呼之欲出,其实上班族最关心的则是好政策如何落地。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某些行业“假少、工长”与我国现阶段的发展水平相关。当前,我国还处在一个不断完善休假制度的过程中。随着对中秋、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法定节假日天数在不断调整,休假福利制度也在不断完善。

  在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研究员方海韵看来,这个政策不仅凸显了社会管理的意义,更是人文关怀的直接体现。“当前我们处于信息化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弹性工作制提供了社会条件,政策的实施又可以减轻劳动者的负担,舒缓工作压力,因此从政策环境上讲可以说既有必要性也有实施的条件。”

  “从实施的具体情况来看,似乎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境地。”方海韵表示,2.5天休假模式作为一项政策,如何规范内容,如何落地实施,如何监测评估,一直没有后续跟进,也没有发挥出来应有的效果。“究其原因,这项工作与其说是政策,不如说是倡议。所以,只要上级不具体要求,不监督检查,各行业部门尤其是基层,可能就敷衍一下,不会提到议事日程。”

  “目前,多个省市已下发了相关文件,积极推进弹性工作制。此举对于激发社会经济活力,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劳动积极性有促进作用。”方海韵建议,陕西各行业部门也需要积极应对,细化工作方案,制定和出台实施细则,使这项利国利民的政策尽快发挥出来好的社会效果。

  “应当注意的是,该项工作并不是各行业部门各自独立就完成了,还需要政府的宏观协调,统筹安排。”方海韵表示,特别是涉及窗口行业,服务部门,要合规合理地安排工作,不能影响其承担的管理服务工作职能,更不能影响工作效率的社会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充分重视,科学评估。”

  本报记者 石喻涵 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