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部网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成果发布会公布了《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9)》暨全国百强县(区)报告。陕西的神木市、韩城市上榜,其中神木市排名第12位,韩城市排名第96位。

  2019年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县(市)。来源:《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9)》

  报告显示,2019年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分布18省份,苏浙鲁三省份百强县(市)数目达62席。江苏百强县(市)占23席,比上年减少2席,浙江和山东百强县(市)分别占21席和18席,浙江没有变化,山东则减少1席。河南、福建百强县(市)也较多,分别占8席和6席。河北占4席,湖南占3席,内蒙古、安徽、湖北、四川、贵州和陕西各占2席;辽宁、吉林、江西、广东和云南各占1席。

  报告指出,2019年全国综合经济竞争力十强县(市)依次是:昆山市、江阴市、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义乌市、长沙县、慈溪市、宜兴市和龙口市。

  400 样本县(市)的省份分布图。来源:《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9)》

  此外,2019年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散布在18省,浙江投资潜力百强县(市)数目居首,安徽数目增长迅速。投资潜力百强县(市)浙江达到26席,安徽达到19席。2019年全国百强区中,江西占2席,湖南和陕西各占1席。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郝渊晓分析,可以看出,长三角区域的百强城市比较多,民营经济活跃,区域经济相对比较发达。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排名陕西有神木、韩城入选,基本反映了陕西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县域经济发展滞后是陕西经济的短板之一,影响了相关目标的实现。

  俯瞰神木。(资料图)

  陕西县域经济发展存在哪些短板?

  总体实力偏弱,发展水平亟待提高。与国内其他省市相比,陕西省县域经济整体不强。全国百强县中,陕西仅有两县入围。县均规模普遍偏小,强县不多,技术设施等各方面也相对落后。

  对标中部省份安徽,2018年,陕西77个县(市)实现生产总值10738.27亿元,仅为安徽61个县(市)生产总值的76%。县均生产总值139.46亿元,仅为安徽的60.2%。生产总值超过200亿元的县(市)11个,比安徽少24个。生产总值超过300亿元的县(市)5个,比安徽少8个。县域经济的相对落后制约了陕西省经济总量的稳定增长。

  区域发展不平衡,陕南陕北相对落后。陕西内部整体呈现出陕北两极分化,关中相对稳健,陕南相对较弱的区域发展不平衡态势。2018年,陕南县域经济增速达到9.5%,继续领跑三大区域,分别高于关中和陕北2.1个和0.7个百分点。但多年较快的经济增长尚未改变陕南县域经济实力较弱的状况。全省排名前10的县中,陕北4个,关中5个,陕南仅1个。

  陕西经济发展较好的区县以平原区县为主,地势开阔,人口众多、交通便利,关中绝大部分区县都是如此;陕南与陕北的强县或是农业发达、如洛川;或是工业基础雄厚;如城固,或是拥有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资源,如陕北的定边、靖边县、凤县。由此可见,陕西县域经济两极分化十分明显,强县与弱县并存,不同县之间经济差异巨大。

  撤县设市,陕西仍然需要补课。由于未能赶上90年代撤县设区(市)的末班车,陕西一度仅有3个县级市,排名全国倒数第三,远远低于全国其他省份。与全国其他省份动辄十几二十几个县级市相比相比,陕西的县级市数量只高于青海、宁夏两省!与周边相邻省份相比,远低于山西(11个)、四川(17个)、内蒙古(11个)、河南(21个)、湖北(25个)。

  县级市,一般由省直管,拥有省政府赋予的高于县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发挥着区域中心的带动辐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陕西县级市过少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陕西县域经济的发展,县域经济羸弱是陕西各地市普遍存在的短板。

  陕西近年来虽然提出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壮大,但缺乏真金白银的项目、资金和政策。县域产业园区是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抓手,而陕西的县域园区大多存在“重生产发展、轻生活服务”“重项目数量、轻企业协作”“重地理集中、轻产业集聚”等问题,产城分离、同质竞争、公共服务不配套、基础设施不专业等现实问题制约县域经济转型。

  县域经济羸弱是陕西各地市普遍存在的短板。(资料图)

  陕西的县域经济到底怎么发展?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也是区域发展的基石,县域经济到底怎么发展?强化区域协作机制、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加快撤县设市是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专家王建康为陕西县域经济发展开出的药方。

  强化区域协作机制。以创新体制机制为抓手,支持关中地区加快探索建立规划制度统一、发展模式共推、治理方式一致、区域市场联动的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新机制,促进要素在区域间充分自由的流动,形成区域竞争新优势。加快完善有利于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建立支持陕北等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长效机制。鼓励与发达地区通过共建园区、产业合作、飞地经济等形式发展特色产业。支持陕南地区与天津等地通过资金补偿、对口协作、产业转移、人才培训、共建园区等方式建立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

  升级打造县域经济。县域发展要创新发展思路,借鉴浙江、江苏等经验,围绕“一县一业”,善于“有中有优”、“无中生有”、“借题发挥”,完善产业配套,形成县域发展的独特优势。按照“15分钟生活圈+15分钟工作圈”原则,从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交通优化、提升活力、服务提质策划项目,进一步完善县域工业园区的商业、居住、休闲等全方位商服配套,将实现产城融合提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稳妥调整县域行政区划,将人口规模过小、缺乏自我发展能力的部分县,改为生态示范区,将其行政职能并入周边县区,加快培育神木、汉阴等一批新的次增值极。

  加快撤县设市步伐。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关中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指出目前关中地区存在突出问题首要就是城市数量总体不足,大城市少,中小城市发展偏弱,分布稀疏且分工协作不够紧密。陕西省急需布局和发展一批中小城市,发挥带动辐射周边的作用。当然,撤县设市、设区都有“门槛”。并非所有的县都能够改市改区,而是综合考量人口密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镇集聚的人口,尤其是非农业人口达到城市化的标准,并且各项经济总量指标达到城市化的程度,才构成撤县设市、改区的条件。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最具特色最具活力的板块。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郝渊晓表示,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角度应加大县域经济发展,采取突破发展战略,实施县域差异化、特色化,依据县域实际采取有效激励机制,鼓励理性竞争,实现追赶超越。

  文/高政超 李为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