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部网

  11月18日,国家文物局和应急管理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消防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到“文物建筑上不得直接安装灯具搞‘亮化工程’”。

  12月6日,西安钟鼓楼博物馆官方微信发布消息称:西安钟鼓楼保管所召开专题会,研究文物消防安全工作。内容包括:对钟鼓楼进行安全大检查;将钟鼓楼调整为夜间泛光照明模式,关闭木建筑本体照明设施,并开展全面检查;邀请文保照明领域专家,抓紧完善钟鼓楼夜间照明方案,尽快组织实施。

  新规出台,一石激起千层浪。“如何保护好西安的文物和历史建筑?”“钟鼓楼今后还会亮灯吗?”“如何才能做到既确保文物古建的安全,又能让它们在城市‘夜经济’中继续耀眼夺目?等等话题引起了西安市民的热议。

  西部网网友老-闲文/图

  古建筑“亮化热”的背后

  近些年,“夜游”逐渐成为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热点,于是灯光秀成为城市新景观,迸发无限创意。

  今年元宵节,故宫首开夜场,九十四年来第一次举办“灯会”,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作为宋代两部代表性绘画巨制,在故宫古城墙上进行了“闪耀”展示,使充满历史韵味的紫禁城又重新亮了起来,这也是紫禁城古建筑群第一次在晚间实现较大规模点亮。

  午门雁翅楼“紫禁城上元之夜”灯效。图片来源:彭拜新闻

  无独有偶,今年5月,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也开启了“夜场”参观模式,推出了“夜游莫高窟”“夜游莫高窟诗意边关行”“游姊妹双窟走玄奘之路”等一系列活动,让游客参与其中,感受历史,互动交流,从而带给游客一种沉浸式的深度体验。

  灯光秀带来的“夜游经济”效应,让人兴奋。文化和旅游部的数据显示,2019国庆假期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82亿人次,同比增长7.8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497.1亿元,同比增长8.47%。其中特别提到,夜间旅游方兴未艾。调查表明,44.96%的游客长假期间参与夜间旅游活动。

  不难看出,随着夜游经济的发展,古建筑“活化”,越来越离不开灯光的助力。古建筑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气息,其夜景亮化已成为城市风景的点睛之笔。古建筑在夜间综合利用声光电等现代技术手段,通过光与影的对比更能把古建筑的宏伟、神秘、庄严展现得淋漓尽致,能让游客有直观的体验和感受。“灯光秀”的这种创新应用,一方面丰富了旅游产品内涵,另一方面也激活城市夜游经济 “一池春水”。

  2019年4月16日,有850多年历史的法国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为什么会突然出台这样一项规定?

  不过,令人担忧的是,璀璨的灯光,往往也遮蔽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即便在设计安装时已经把安全放在首位,依然挡不住灾害频繁发生。据统计,近十年来,全国共接报文物火灾事故150多起,由于电线老化短路等原因引起的火灾占相当一部分。

  众所周知,文物安全是一个完整、有机的系统。而木料作为我们国家古代建筑材料的主角,它承担了我国古代建筑的支撑架构功能,是我国古代建筑(文物建筑)的核心构件。木头是最怕火的,火灾会在转瞬间吞噬经千百年留存下来的文物建筑。在文物建筑上安装灯具搞“亮化”,一旦线路与灯具出现问题,很容易引发火灾。以钟楼和鼓楼为例,除基座之外,两座建筑的整个楼体,均是木质结构,堪称“最怕火的古建筑”。

  2019年,10月31日日本首里城火灾现场。 图片来源:新华社

  另据了解,2014年,因取暖器使用不当,云南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发生火灾,过火面积近百亩;2015年,因电气线路故障引燃周围可燃物,云南大理州拱辰楼突发火灾,有600多年历史的古迹全被烧毁。近年来,巴西国家博物馆、法国巴黎圣母院、意大利皇家马厩与马术学院、日本首里城等世界重要文化遗产发生火灾事故,也多与电气相关。

  2019年4月,国家文物局督察司司长陈培军在答记者问时表示,从博物馆和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大检查来看,因电气故障引发的文物建筑火灾事故占比超过50%。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和电气线路息息相关的灯具“亮化工程”,引起了国家的警惕。

  对此,本次《指导意见》中也提出了:严格落实用电管理制度,规范敷设电气线路,改造更换老旧电气线路。严查严控电气线路敷设不规范、用电负荷超额、未设短路保护装置、私拉乱接电气线路、使用“三无”电气产品等问题。

  2014年“地球一小时”。

  从“亮化”到“活化”再到“文化”任重道远

  文物建筑上搞亮化工程,必然要涉及到安装大量的灯具、布设大量电线。也会造成大量的隐患。这一意见的发布,也引发了众多古建单位的关注,特别以古建夜景闻名的古都城市——西安。

  西安的文物保护单位众多,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424处,其中国家级保护单位52处,包括大雁塔、小雁塔、西安明城墙、钟楼和鼓楼等等。

  自2017年以来,西安提出了城市夜景亮化在平日、周末和节日的三种不同运行模式,将整个城市用灯光充分装扮起来。灯火辉煌的夜景,自然也让西安这座旅游城市成为了“网红城市”。

  西部网网友老-闲文/图

  据了解,11月16日首届中国夜间经济论坛上,西安获评“夜间经济十强城市”。这次“文物建筑上不得直接安装灯具”的政策出台,无疑是对西安发展“夜游经济”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首当其冲的当属西安地标性建筑——钟鼓楼。早在2013年的时候,钟楼当时与鼓楼一起换了“新装”,进行了一次灯光提升改造,也就是现如今大家所看到的模样,其夜景照明设计获得“2017亚洲照明设计奖优秀奖”。

  如果根据《指导意见》的要求,钟鼓楼都将拆除正常用电以外的灯具,可是夜晚没有了灯光装扮,的确少了一份精彩。不过,根据《指导意见》所述,虽然在文物建筑上不得直接安装灯具搞“亮化工程”,但是后一句也说了“在文物建筑外安装灯具的要保持安全距离”。

  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宝通认为,《指导意见》的出台,并不意味着有些具有地标性建筑的古建将在夜色中“黯然失色”,可以改善照明的手段,让文物发挥作用,带动旅游业的发展。要发挥科教大省的创新能力,从技术手段入手,确保文物建筑安全,让文物建筑继续“亮起来”,与“夜经济”实现双赢。

  长期以来,“尊重历史、表现历史”都是古建筑亮化最核心的展现手法。如今,各地的古建已经成为了城市的名片,尤其位于城市繁华地带的古建筑,已然成为带动“城市夜生活”发展的文化地标和重要打卡地。一座城市要没有一座夜间“会发光”的古建,都觉得少了很多文化底蕴,但是古建安全也是很重要的。

  至于这次新政策,今后的钟鼓楼还会不会继续亮灯、用何种技术进一步平衡照明等等,目前,西安已经在进行深入讨论研究。

  其实,文物古建本身就是最大的“亮点”,并且不止于外观的美,无需聚光灯的特殊照顾,也不要妖娆灯光的打扮。从这个意义上说,去亮化就是在给古建筑装上安全灯,永远是最需要的那一盏。

  文/李为涵 高政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