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年间,交通运输领域发生的巨变成为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点之一。

  70年砥砺奋进,陕西交通实现了历史性转变。2018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5475公里,高速公路连通98个县(市、区),打通22个出省大通道;铁路营业里程约5300公里,高速铁路通车里程达856公里,“两纵五横三枢纽”骨架网基本形成;民航“一主四辅”机场布局已经形成,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居全国第七位。

  70年交通发展,实现了全省三大区域间的当日往返,形成了国内主要城市间的“一日交通圈”,进一步将陕西推向对外开放的前沿。全省实现100%乡镇、100%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实现100%乡镇通班车、97%建制村通客车,让2000万农民出门走上“平安路”、抬脚坐上“幸福车”。

  70年交通发展,建设规模世界第一的包茂线秦岭终南山特长隧道,确立了我国公路隧道建设世界先进水平地位;包茂线榆靖高速填补了我国沙漠高速公路建设技术空白,获得鲁班奖;京昆线西汉高速以环保理念施工,形成了一条生态走廊……

  未来,陕西交通将以70年交通巨变积淀下的宝贵经验和充足底气,继续阔步前行,创造新的辉煌。

  全面加快“三个交通”建设 努力为发展“三个经济”提供高质量的交通运输保障

  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 杨育生

  70年砥砺奋进,70年辉煌壮丽。伴随伟大祖国的繁荣富强,陕西经济社会发展也取得了巨大成就。进入新时代,省委、省政府作出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的重大决策部署,精心描绘了陕西经济发展的新蓝图。交通作为发展的先行官,需要更好地发挥基础性、服务性、引领性和战略性作用,为发展“三个经济”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保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陕西交通应有的贡献。

  接续奋斗攻坚克难,铸就“三个经济”良好发展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陕西交通运输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实现了从瓶颈制约到基本适应,再到竞争新优势的历史性转变。1949年全省能通行汽车的公路仅为1908公里,目前已经达到17.71万公里,为新中国初期的93倍。国家“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中有6个、“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中有4个经过陕西,西安成为全国12个最高等级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八大铁路枢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5475公里,连通98个县(市、区),打通22个出省大通道,有4条高速通道连通陕南、2条高速通道连接陕北。铁路营业里程约5300公里,高速铁路达到856公里,基本形成“两纵五横三枢纽”骨架网。民航“一主四辅”机场布局已经形成,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位居全国第7位。总的来说,交通运输已经成为陕西发展的最大亮点之一,大幅提升了陕西整体形象,明显改善了陕西发展环境,实现了全省三大区域间的当日往返,形成了国内主要城市间的“一日交通圈”,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进一步推动陕西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向西开放的前沿和门户,为发展“三个经济”奠定了良好基础。

  全力建设“三个交通”,推动“三个经济”迈向更高水平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交通强国的战略任务,旗帜鲜明地将交通的重要性推到了新高度,进一步指明了交通的前进方向。为推进交通强国战略在陕西落地生根见效、精准服务“三个经济”发展大局,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以加快“枢纽交通、综合交通、人民满意交通”建设为引领,奋力建设交通强省、创建交通强国示范省份,实现陕西交通追赶超越和高质量发展。

  枢纽交通,就是围绕推进枢纽经济发展,打造层级清晰、功能明确、协调联动的枢纽交通体系,大力提升枢纽省份地位,提高枢纽带动作用,形成高水平的交通服务平台,重点是建设立体多级交通枢纽、国际航空运输枢纽、现代交通物流枢纽、城市群综合交通枢纽等“四大枢纽”。综合交通,就是围绕保障门户经济发展,以构建陆空联动、运行高效、安全可靠的综合交通网络为重点,建设立体开放大通道,推进各种交通方式融合发展,形成高品质综合交通体系,提升门户节点的开放度,释放门户经济发展新动能。重点是推进铁路建设提速、公路发展强化、民航发展升级、内河水运突破等“四大工程”。人民满意交通,就是围绕促进流动经济发展,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提升交通发展质量效益、服务品质和管理水平,促进人流、物流、能量流、资金流、信息流汇聚涌流,让“三个经济”发展成果通过交通惠及更多三秦百姓,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重点是提高综合运输服务、交通运输治理、综合信息服务、协同融合发展等“四种水平”。

  实施“十大专项行动”,确保“三个经济”重大任务落地

  近期,我们制定了《陕西交通运输服务“三个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大专项行动(2019—2022年)》,提出实施国际运输走廊完善行动、国际航空枢纽建设行动、轨道上的大关中创建行动、中欧班列发展提升行动等主要任务,旨在围绕发展“三个经济”的关键环节,进一步夯实加快“三个交通”建设的工作举措。

  重点是持续做大做强综合交通网络,推进现代物流降本增效,加快补齐发展短板,全面提升服务保障能力。通过不懈努力,一点一滴抓出可视性成果。到2022年,力争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和铁路营业里程均突破6500公里,基本建成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工程,实现高品质快速交通网覆盖所有地市、高效率普通干线网覆盖所有县区、惠民生基础服务网覆盖所有建制村;运输服务一体化发展、行业创新改革发展取得新突破;绿色发展水平、安全应急能力进一步提升的“三覆盖、两突破、两提升”目标,使我省综合交通保障更加坚实可靠、枢纽省份地位和人民满意度稳步提升。(记者 苏怡)

  追赶超越再出发 陕西交通畅三秦

  ——陕西交通运输行业70年发展成就综述

  蜀道坦途。

  装备一新的邮政投递队伍。

  公路穿行于山林间。

  风景如画的青兰高速陕西段。

  本报通讯员 张力峰 记者 苏怡

  秦岭东西横亘陕西,北部是沙漠黄土、沟壑纵横,南部是秦巴山区、千河万流。在这片土地修路,古来不易。

  秦汉时期,陕西因其政治中心的地位,建成了秦直道、子午道、褒斜道、傥骆道、商於道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如今,从中国的行政区划看,陕西是承东启西公路通道最为集中的省份,是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和西部交通大枢纽;从国际战略地位考量,陕西是新丝绸之路和新亚欧大陆桥上重要的过境通道。拥有厚重文化底蕴的陕西,正以胸怀“追赶超越再出发、五个扎实谱新篇”的壮志豪情,在建设西部强省的征程中,重振汉唐雄风。

  在新中国70年的奋斗实践中,“大爱在心,为民开路”的质朴情怀是陕西交通跨越式发展的原动力。国家经济战略的支持,乡土情结的呼唤,使陕西交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1949年全省能通行汽车的公路仅为1908公里,公路标准很低,绝大多数是土路,晴雨通车里程仅242公里。1949年至1978年,陕西省公路总里程由1908公里发展到38416公里,增长了20倍。到改革开放初期,陕西才初步建立起以国省干线公路为骨架、县乡公路为支线的公路交通体系。

  三秦百姓渴盼致富路,鞭策着交通人扑下身子搞建设。1978年全省完成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约0.38亿元,2001年突破100亿元,2012年完成366亿元,2018年实现696亿元,呈几何变量递增的投资数对我省基础设施的改变和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是巨大的。截至2018年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达到17.71万公里,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93倍。干线公路作为骨架,在具体的建设实践中,实现了从重点干线改造、改建,到全面提升干线路况、路容、路貌。农村公路,从重点修建、改善县乡公路,到重点实施村村通油(水泥)路,带动乡乡通油路和县际公路改善,全面普及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脱贫攻坚步伐,也让世代沿袭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随着路而改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交通实现了从瓶颈制约到基本适应,再到竞争新优势的巨大突破,成功迈入交通大省行列,为建设交通强省奠定了良好的现实基础。

  交通区位优势愈发凸显。陕西地处中国地理版图中心,国土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在国家交通运输体系中,省会西安是全国12个最高等级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全国八大铁路枢纽。国家“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中有6个、“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中有4个经过陕西,省际大通道出口达到43个,位居全国前列。

  高速公路实现跨越式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紧抓以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数次重大历史机遇,加强统筹规划与组织协调,不断推进建设提速、加快发展。1990年12月西安至临潼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实现了高速公路零的突破,随后制定的米字形主骨架适应了西部大开发总体布局,“三纵四横五辐射”规划精准发力求突破,“两环三纵六辐射七横”高速公路网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秦巴山区,桥梁连着隧道,穿越崇山峻岭,有的路段达到90%以上桥隧比例;在黄土沟壑区,创建了一批举世瞩目的高墩大跨桥梁与黄土隧道群;在湿陷性黄土区,强夯换填出坚实的路基。随着一个个技术难题的攻克,一批批世界级工程应运而生。建设规模世界第一的包茂线秦岭终南山特长隧道,获20余项重大技术创新,确立我国公路隧道建设世界先进水平地位;包茂线榆靖高速填补了我国沙漠高速公路建设技术空白,获得鲁班奖;京昆线西汉高速以环保理念穿越秦岭自然保护区,形成一条与自然共生的生态走廊。高速公路总里程从1000公里到2000公里,再到3000公里、4000公里、5000公里的递进,贯穿着陕西交通对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践。截至2018年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475公里,连通全省98个县(市、区),打通了33个省际出口中的22个,构筑起与周边中心城市的“一日交通圈”,长期位于西部前列、全国第一方阵。在通江达海的高速公路网中,拥有长大隧道建设与管理、高墩大跨桥梁建设、沙漠筑路技术、建筑垃圾填筑路基等一批自主先进技术,为建设西部强省和人民群众便利出行,创造了快速、便捷、舒适、安全的公路交通条件,体现着陕西交通人思想的解放、技术的提升,以及惠及民生的大爱精神。

  交通脱贫攻坚成绩斐然。2014年以来,陕西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贫困地区为重点,大力实施建制村通畅、通村公路“油返砂”整治和深度贫困村通组路建设三大工程,累计建设通村公路2.37万公里,实现了8651个建制村对外通畅,整治通村公路“油返砂”路段10805公里,建设深度贫困村通组路3387公里,实现100%乡镇、100%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实现100%乡镇通班车、97%建制村通客车,直接惠及2000万名农民群众,交通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胜利,老百姓出门就能走上平安路,抬脚就能坐上幸福车。

  公路养护管理全国先进。陕西坚持“建设是发展,养护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公路设施美、路域环境美、养护管理美、出行服务美、行风人物美”为目标,全力打造“畅、安、舒、美”的公路通行环境,公路养护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累计实施干线公路大中修及预防性养护工程11445公里,创建美丽干线公路4211公里,实现了养护管理、路况水平和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我省“十一五”和“十二五”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检查连续被评为全国先进省份,2016年至2018年国家公路网技术状况监测持续保持全国前列。

  高速铁路实现从无到有。陕西先后建成郑西、西宝、大西、宝兰、西成等高速铁路,高铁网已连通4个方向、通达6个市区,基本形成“两纵五横三枢纽”骨架网。目前,全省铁路建设规模突破2400公里,银川至西安高铁建设顺利推进,西安至延安高铁开工建设,西安至十堰、西安至安康、延安至榆林高铁前期工作加快推进。西安北至机场城际铁路今年将建成运营,西安至法门寺等4条城际铁路控制性工程有序推进。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从小到大,跻身全球50强行列。2018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起降航班超过33万架次,旅客吞吐量达到4465万人次,跃居全国第7位,货邮吞吐量超过31万吨,旅客吞吐量、国际旅客量、货邮运输量三项指标均实现排名进位。截至2019年8月底,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国内航线网络通达能力居全国第一,已开通直飞伦敦、马德里、洛杉矶、迪拜等国际(地区)航线累计达74条,通达全球32个国家、60个主要枢纽和经济旅游城市。其中“一带一路”航线覆盖16个国家33个城市,已初步形成“丝路贯通、欧美直达、五洲相连”的国际航线网络格局。与此同时,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不断致力于服务水平提升,航班正常性连续三年稳居全国千万级机场第一,荣获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颁发的“白金机场”认证。

  陕西邮政业经过70年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省邮政业业务收入从1998年的5.83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112.67亿元,增长了19倍。在西部12个省(市、区)中率先实现乡乡通快递、村村通邮政;城市快递自营网点标准化率由70%提升至93%。在全国率先推出优化提升邮政业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推行“最多跑一次”和“一次不用跑”服务事项,实现快递企业开办和退出“一网通办”。截至2018年年底,全省邮路总长度16.93万公里,邮政营业网点1805处,农村快递网点3766个,快递品牌23个,对助力陕西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交通运输部评价陕西是“中西部地区的条件、东部地区的理念、发达地区的水平”,认为陕西是“出成绩、出经验”的省份。

  截至2018年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达到17.71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475公里,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5300公里,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856公里,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4465万人次。陕西“大交通、大枢纽、大物流、大服务”的综合交通发展格局已经基本形成,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和西安北客站为核心的区域综合交通中心基本建立;以大西安为核心的城市群1小时通勤,2至3小时到达周边省会城市,4至6小时通达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交通圈基本形成。高速公路3条大通道连通陕北,6条大通道横贯东西,5条大通道穿越秦岭,14条高速大通道通江达海,22个省际通道互联互通。全省铁路形成4条放射性客运专线,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基本形成“一主四辅”的机场体系,四通八达、内畅外联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日趋完善,全省交通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在70年艰苦卓绝的交通发展历程中,“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陕西交通人,秉承“发展现代交通,奉献一流服务”的理念,在交通领域成就着非凡人生,这是陕西交通力量持久而丰厚的积淀。

  七十年陕西交通运输成绩单

  70年,陕西交通运输行业为祖国和人民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

  数字最直观地展现了交通人的努力。

  未来期待

  陕西交通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施“12345”发展路径,采取“586”行动,迈进新的征程。到2020年,陕西交通运输总体发展水平将位于全国前列、西部领先。

  综合交通——“大交通、大枢纽、大物流、大服务”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公路——高速公路总里程超过6000公里,25个省际通道互联互通。

  铁路——基本形成10条货运大通道、米字形放射客运专线,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6500公里。

  民航——基本形成“一主八辅”的机场体系,枢纽机场地位显著提升。

  水路——畅通汉江安康至白河黄金水道,建设火石岩—汉王—石泉218公里智慧航道,提升汉江航道助航配套设施、通航保障能力和信息化水平。致力开发黄河、渭河旅游航运。

  邮政——构建普惠城乡、网络共享、功能集成的邮政普遍服务网络和便捷高效、竞争有序、技术先进、服务优质的现代快递服务体系,健全农村快递服务网,基本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通快递。

  应急保障——以信息化为依托的快速指挥调度和应急保畅系统基本建立,初步实现信息互联,智慧通行。

  民航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从小到大,跻身全球50强行列。2018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起降航班超过33万架次,旅客吞吐量达到4465万人次,跃居全国第七位,货邮吞吐量超过31万吨;旅客吞吐量、国际旅客量、货邮运输量三项指标均实现排名进位;截至今年8月底,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国内航线网络通达能力居全国第一,已开通直飞伦敦、马德里、洛杉矶、迪拜等国际(地区)航线累计达74条,通达全球32个国家、60个主要枢纽和经济旅游城市,其中“一带一路”航线覆盖16个国家33个城市。已初步形成“丝路贯通、欧美直达、五洲相连”的国际航线网络格局。与此同时,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不断致力于服务水平提升,航班正常性连续三年稳居全国千万级机场第一,荣获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颁发的“白金机场”认证。

  水路

  孕育中华文明的“江、淮、河、汉”4条母亲河,黄河与汉江自陕西流过,滋养出八百里秦川的富庶与秦巴山间的条条清流。全省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有583条,其中黄河流域358条,长江流域221条,内陆流域4条。在这些昔日的黄金水路上,今天的水路建设呈现出复兴的勃勃生机。

  2003年,建设火石岩、大道镇、石泉、紫阳、大竹园等客、货运码头,创建火石岩至紫阳段80公里文明航道。

  2006年,喜河库区97公里航运建设工程开工,整治后汉江自石泉水电站大坝至喜河大坝航道得以畅通。

  依托汉江白河至安康段航运建设工程,建成安康港、旬阳港、蜀河港、白河港4个中心港及21个停靠点,方便一江两岸群众出行,使旅游业更有力地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截至2018年年底,内河通航里程1217.58公里,四级航道151.92公里,五级航道9.37公里,六级航道148.43公里,七级航道248公里,等外航道659.86公里。

  2015年至2018年,陕西实现水路客运量1557万人,货运量815万吨。完成的运量显示,汉江安康段承担全省内河客、货运量的91%和98%。

  货运

  引导和鼓励多方筹资建设货运站场,在主要商品集散地建设货运站,发展有形货运市场。

  启动西安国家公路运输主枢纽建设,建设重点由大中城市向县级城市扩展。

  部分货运站经过改造,完善功能,加速向物流中心拓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货运物流成绩显著,以大荔农村物流为典型,培育出15家地域特色鲜明、运营模式新颖的农村物流试点,有力服务地方产业经济;争取资金2100万元,指导7家企业进入国家公路甩挂运输试点,10家企业被确定为交通运输部无车承运人试点,联合铁路、邮政等五部门出台城市配送管理办法,启动西安新筑铁路集装箱中心等3个城市配送试点项目;培育5家货运龙头骨干企业,鼓励公铁联运、小件快运、冷链物流等多种货运组织方式发展,货运市场散弱现状明显改善。

  截至2018年年底,全省道路货运形成由9个一级货运站、8个二级货运站和一批物流中心(园区)构成的货运站场体系。西咸、宝鸡两个国家公路运输主枢纽初具规模。

  道路运输

  党的十八大以来,依托高速公路客运公司化经营的示范效应,陕西道路客运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呈现良性发展态势;2013年至2018年,陕西累计完成公路客货运输量41.5137亿人次、69.0523亿吨。

  建成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等2个综合客运枢纽,实现综合客运枢纽“零”的突破。

  建成咸阳三里桥等44个等级客货运站,农村客运站点1219个,实现100%地级市拥有一级客运站,95%的县城拥有二级客运站。

  开通西安、西咸新区城际公交,新增地铁线路3条,新建地铁线路89公里,累计完成公共交通客运总量205.6亿人次。

  驾驶员培训、汽车维修检测质量大幅提升,累计完成驾驶员培训291.5万人次,完成车辆检测209.8万辆。

  客运

  传统客运模式发生了适应时代发展的大转变。全省客运企业自主确定班线运力投放车辆140辆,自主变更客运班线起讫点55条,开通定制服务班线,推进“运游”结合,建立旅游集散中心40余个,一条龙为群众提供出行服务。

  建设星级客运站场。城南客运站建成首个环保示范站,循环利用地热(冷)能,建筑设计利用自然采光,节能减排。客运联网售票系统,让群众乘车更加安全、便捷。“蒲公英”“小红帽”“爱心座”等特色班组为旅客提供贴心服务。

  从“三农快客”到“通村客运”,再到“城乡客运一体化”,陕西农村客运发展的“三部曲”让三秦父老的出行更加通畅。

  邮政

  1951年4月10日陕西邮电管理局成立,1998年12月31日邮电分营后的陕西省邮政局成立,2006年9月4日政企分开后的陕西省邮政管理局成立。

  陕西邮政业经过70年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省邮政业业务收入从1998年的5.83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112.67亿元,增长了19倍。在西部12个省(市、区)中率先实现乡乡通快递、村村通邮政;城市快递自营网点标准化率由70%提升至93%。在全国率先推出优化提升邮政业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推行“最多跑一次”和“一次不用跑”服务事项,实现快递企业开办和退出“一网通办”。深入推进“邮政在乡”工程,2018年新增邮乐购站点1290个。“寄递+农村电商+农特产品+农户”产业扶贫模式作用明显,打造邮政“一市一品”项目18个,实现交易额8.7亿元,帮助2.58万名贫困户增收2116万元。打造快递“一地一品”项目,带动实现农业总产值40亿元。截至2018年年底,全省邮路总长度16.93万公里,邮政营业网点1805处,农村快递网点3766个,快递品牌23个,快递法人企业485个,分支机构2081个,备案末端网点6176个,邮政快递从业人员5万余人,全省寄递能力大幅提升,对助力陕西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公路

  1949年,全省能通行汽车的公路仅为1908公里。

  1952年,全省公路通行汽车里程3764公里。

  1957年,全省公路里程7049公里。

  1974年,全省公路里程28909公里,47%的国道、省道公路铺装沥青路面,增加了晴雨通车里程6892公里。

  1989年,全国首次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修建的高等级公路——西(安)三(原)一级公路建成通车,陕西在中国高等级公路建设起步时走到前列。

  1990年,中国西部第一条高速公路——西(安)临(潼)高速公路建成运营,一条通往世界奇迹兵马俑的经济动脉,实现了陕西高速公路“零”的突破。

  2003年,中国首条沙漠高速公路——榆林至靖边高速公路攻克公路治沙科技难题建成通车。勉县至宁强山区高速公路同年建成,实现陕西高速公路突破1000公里。

  2007年1月,世界规模最大的公路隧道——G65包茂线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建成通车,双向4车道,全长18.02公里。陕西隧道科技取得世界领先水平。

  2009年7月,国内里程最长、西部建设标准最高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8车道专用高速公路建成,全长20.58公里。

  2012年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达到16.14万公里,其中农村公路达到14.81万公里。

  2014年12月,“亚洲第一高墩”G69银百线咸(阳)旬(邑)高速公路三水河特大桥建成,主墩高183米,大桥整体高度达195米。

  2015年12月,国内首个高速公路生态环保示范工程——西咸北环线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填补了我国高速公路建设领域建筑垃圾再生综合利用的空白。同时,陕西省高速公路突破5000公里大关。

  截至2018年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达到17.71万公里,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93倍。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5475公里,位居全国前列。

  制图 辛刚

  本版照片均由省交通运输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