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穿白得有些发黄的夹克上衣,戴着厚镜片的眼镜,昨日上午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签名售书的陆步轩,看起来更像个朴实的乡村教师。
2003年,他因“北大才子卖猪肉”一事备受关注,即使10年后在母校北大演讲时,也以自己给母校抹了黑、丢了脸开端。
如今他已是“壹号土猪”的品牌顾问,兼任“屠夫学校”校长,档口遍及全国同时,培养出了6000多名卖肉人才。
然而他的另一个身份是陕西一档案馆的地方志编纂人员,算是“国家干部”,每年有二三十万字的写作任务。
“我骨子里是个文人。”陆步轩觉得放弃了地方志和文化,自己就成了纯粹的商人,他不愿意。
曾在“北大”枷锁里困了十多年
新京报:2013年你回北大演讲时,曾说自己给母校抹了黑,丢了脸,现在还这样觉得吗?
陆步轩:(笑)很多人问过这个问题。我觉得当时这么说,应该是想说出一部分人的心声,我自己也有这种感觉。
北大是全国最顶尖的高校,是培养什么家什么家的,既然读了北大也应该是要做个什么家。而我卖猪肉,就算到现在充其量是个工匠。
但我现在想,如果能把卖猪肉做到极致,也就不算给母校丢人了,毕竟中国的食品领域也有一些问题,我做这个事情要战战兢兢,从源头来做。
新京报:你觉得北大的学习生活经历,对你来说影响最大的是什么?
陆步轩:有时我觉得在北大的生活是把枷锁,我已经有十多年时间在这把枷锁里出不来,为名所累。
北大不是一般人能考上的,但我毕业后没什么出息觉得很失落,又放不下身段去干点别的,最后卖猪肉也是为了生活,人不能没有生存的条件,我算是被生活逼上梁山。
开始卖猪肉时特别怕见到熟人,所以就去了一个不太熟悉、熟人少的地方冒充文盲。当时我的猪肉摊旁边有个小商店,我经常去里面买酒买烟,从来不买书报,就是希望老板印象中的我没什么文化。
新京报:有人说“北大才子卖猪肉”也是借着北大名声营销。
陆步轩:(笑)有一点这个意思,因为反差比较大嘛,就会有新闻效应,能节省不少广告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