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网络诈骗很多人都遇到过,但其手段究竟有多厉害?榆林市定边县一名阅历丰富的男子陷入此类诈骗后,被犯罪团伙反复洗脑一周多,总计损失511.55万元,连他父亲的10万元养老钱都没能剩下。

  男子因“洗钱”被骗500多万元

  3月15日,榆林市召开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采访座谈会,榆林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对近年来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情况进行通报。

  2012年以来,榆林市公安机关共受理此类报案728起,涉案总金额1.3亿余元。单案被骗金额最高的是定边男子柳某(化名),损失511.55万元。

  2014年5月,35岁的柳某接到自称北京市邮政局工作人员的电话,称柳某有邮件因为某些原因被退回,并提供电话让他联系一名警官。电话联系后,该“警官”给柳某的邮箱发了一个“通缉令”,称他涉及洗钱犯罪,让他到当地公安机关自首。之后“警官”又称为了验证柳某没有参与洗钱,让他把钱转到一个指定的“安全账户”,柳某信以为真。

  “他在7天时间内,分多次给对方打了500多万元。”榆林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支队长马锐说,犯罪团伙在一周多时间内对柳某进行反复洗脑,要求他不能与任何人联系,不断找借口令其转款。等柳某发现自己被骗后报警时,钱的去向早已无处可查。

  据介绍,柳某是国内知名院校毕业生,经营一家医院,阅历丰富。但进入诈骗团伙的圈套后完全乱了阵脚,把自己的100多万元存款用完后,又用各种办法借了400多万,甚至把他父亲的10万元养老钱也转给了诈骗团伙。

  团伙诈骗有“剧本”

  榆林警方调查后发现,涉案犯罪窝点在境外。2014年12月,榆林市公安局跨国工作组赴马来西亚,中马警方联手对5个涉案窝点进行抓捕,其中在M4窝点抓获犯罪嫌疑人27人。这次跨境作战是榆林市乃至西部内陆省份首次跨国(境)打击刑事犯罪。

  据介绍,该团伙在马来西亚租赁别墅,购买诈骗剧本、中国公民个人信息、改号软件、通话设备等实施团伙诈骗。

  “他们的话务员上岗前都进行过培训,诈骗时按照剧本来演,银行工作人员、民警、检察官等角色分明。”马锐说,“他们有专门的道具设备,用来制造公安等机关办案时的各种声音背景,比如打字查询、接电话等,对受害人迷惑性极强。”

  该诈骗团伙一般会冒充邮局话务员,打电话称受害人有包裹、法院传票等邮件未妥投。之后转交冒充公安、检察机关干警的二线话务员,称受害人涉及信用卡诈骗、洗钱等,诱骗受害人打开一个虚假的中国最高检察院的网页,上面提前把受害人制作成通缉犯,让受害人深信其被通缉。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将木马病毒植入受害人电脑内,把受害人网银的钱转走,或者要求受害人把钱转入其提供的所谓的“安全账户”,或要求受害人缴纳保证金。

  公安提醒:遇陌生电话勿轻信

  公安部门提醒广大读者:接到陌生的电话、短信时,务必做到“三不”。

  “不轻信”: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信息,应及时挂掉电话,不回复未接的可疑电话、短信提供的陌生电话号码。

  “不透露”: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如有疑问,及时拨打110求助咨询,或向亲戚、朋友、同事核实。

  “不转账、汇款”:绝不向陌生人或自称是“公、检、法、银联、电信部门工作人员”(公、检、法等部门并无通过电话要求转账、汇款的权力)提供的“安全账户”转账、汇款。接到此类电话后,如有疑问请致电“110”或前往就近派出所进行咨询和寻求帮助。

  本报记者李承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