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的赵老师对待我们如兄如父”
就在医务人员抢救赵博的时候,病房外站满了同事、领导,他帮助的贫困村乡亲和闻讯坐飞机赶回的学生。大家用这种最朴素的方式,为赵博祈祷,盼望奇迹出现。赵博在军校任职时的学生张永刚回忆说,10多年前,在与赵老师相处的日子里,感觉博学的赵老师如兄如父,对待学生几乎释放了自己的所有精力。
2003年遭遇非典,当时班里有一名学生发烧,被隔离观察,赵老师不顾个人安危,每天在家中做好可口的饭菜,送到病房中看望学生,直到学生病愈。没想到像赵老师这样的好人会突然离我们而去。原本我们打算猴年春节前,师生同聚西安,但由于我们天各一方忙于工作未能实现。从重庆闻讯赶来的赵老师的学生曾宁碧女士说,我想对赵老师说一路走好。
“通过三年努力他结对帮扶家庭已脱贫”
“经过赵博三年来的精心扶贫,他定点帮扶的那户人家目前已经脱贫。”赵博的同事,西安市八十三中党总支书记常向毅,介绍了赵博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
据常向毅介绍,2012年根据西安市委、市政府“两联一包扶贫”工作的安排,西安市教育局定点负责周至县四屯镇下三屯村,周至县城以西6公里一个相对较为落后的村子。根据该村现实情况,教育局提出一年打基础,两年变面貌,三年见成效的工作目标,并根据村里实际,在产业扶持方面,兴建无公害蔬菜种植大棚。对口贫困户的扶贫,则是由局里33个处长,结对精准帮扶。
目前,在该局的努力下,下三屯村已经建立60多个无公害蔬菜种植大棚,产业规模初见成效,他们还改善了村容村貌,加大了村民文化建设的力度,特别是根据教育局的长项,将四屯镇中心小学“升级改造”。常向毅说:“四屯镇中心小学是2010年投入使用的一所灾后重建小学,我们刚去的时候,他们是土操场,路是鹅卵石路,学生们喝的水是浅水井打出的浑水,经过我们的努力,目前操场是人造草坪,水泥路面,并打了深水井,可以说是农村学校里面条件很好的学校,学生也从原来的400多人‘回流’到600多人,这些工作里面,赵博一直是我们并肩作战的好战友。”
常向毅告诉记者,赵博结对帮扶的那户人家户主叫杜召锋,也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他爱人身体不好,膝下还有一双子女,家里除了种地,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在赵博三年的努力下该户已经脱贫,目前杜家女儿已经出嫁,儿子也在大学安心读书。“三年来,赵博先后20多次深入贫困户走访慰问、嘘寒问暖,在每年的春季绿化、‘两节’慰问和日常帮扶联系中,他都能及时为困难群众送去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和慰问金,帮助解决现实问题,极大改善了帮扶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帮扶的村民感情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