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昨天迎来入冬以来第四场雪,也是最大的一场雪,市民开启打雪仗、堆雪人模式。气象专家说,这场雪昨晚结束,不过,除夕前还有一场雪要到来,预计在2月3日。
直击 西安开启堆雪人模式
有一种惊喜是,周末一大早起来,窗外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昨天的古城,确实给市民们带来了无数的惊喜和兴奋,环城公园内,各种雪人一时间“拔地而起”,打雪仗时的追逐嬉戏声不绝于耳,当然还有相机、手机按快门定格永恒时的声音。“在我印象中,自从2008年的那场冰雪后,好久没有像今天这样,出现这么大的一场雪了,车顶堆满了雪!”家住含光路的市民李女士说。
实况 西安为何被大雪“突袭”
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刘勇说,前晚到昨天,我省多地出现雨雪天气,陕北小雪为主,关中和陕南以小到中雪为主,西安下的是中到大雪,尤其是长安区下的雪比较大,这也是西安2015年入冬以来第四场雪,入冬以来最大的一场雪。相比而言,本次降雪与往常西安市区不见雪周边下大雪的情景截然相反,这是为何?刘勇说,主要是因为西安上空云比较厚,水汽条件好,加之受秦岭山脉阻挡影响,气流抬升,上升运动强,冷暖空气交汇剧烈,所以西安的雪下得比较大。在雷达回波中,也可以看出这一点。此外,西安近期出现的四场雪,也与冷空气频频出现有关,冷暖空气频频“打架”带来降雪。人工增雨雪作业,也起到一定作用。
预报 除夕前西安可能还有一场雪
刘勇说,昨天下午到晚上,我省的这次雨雪天气结束,不过,除夕前还有一次降雪过程。今天白天,陕北晴天间多云,关中多云间晴天,陕南多云间阴天;今晚到2日,陕北、关中晴天间多云;3日陕北多云,关中多云转阴天,西部地区有小雪,陕南阴天,有雨夹雪或小雪。其中,西安今天多云,-5-1℃;今晚到2日晴间多云,-4-2℃;3日多云转阴,部分地方有小雪或雨夹雪,-4-5℃。首席记者姬娜
影响
高速因雨雪或结冰限行
多条高速路因雨雪一度封闭或限行,一些高速客运班线或走低速或停发。记者在省高速公路收费管理中心获悉,受雨雪天气影响,咸旬高速所有收费站入口禁止危化品运输车辆、七座以上客车和未安装防滑链的七座及以下客车通行;因路面结冰抛撒融雪剂,京昆高速西汉段西安方向林场停车区和秦岭服务区B区临时交通管制;神府高速神木北、永兴、石马川收费站入口,昨天上午因雨雪天气影响,禁止三轴及以上货车通行,而到了昨天下午至晚上,因路面结冰,再次禁止三轴及以上货车通行。
道路结冰预警拉响,司机朋友开车上班要万分小心。首席记者姬娜
铁路全部动车限速部分列车晚点
受大雪影响,1月31日西安铁路局管内动车全部限速,高铁全部限速200公里运行,部分列车晚点,有的列车晚点时间未定。昨天下午,西安火车站候车大厅显示屏上显示,西安至海口的列车晚点,晚点时间未定。目前,西安铁路局管内及途经列车晚点情况如下:晚点半个小时以上的列车有:Z93次上海至西安;Z105次济南至乌鲁木齐;晚点1个小时以上的列车有:Z65次上海至拉萨;K645次广州至西安;晚点5个小时以上的有:K116次海口至西安。同时,管内动车组列车限速200公里运行,均晚点30分钟左右。
本报记者张毅伟
措施
西安启动冰雪天气预案保障公交车安全运行
1月31日西安迎来降雪天气,为保障公交车营运安全,西安市公共交通总公司立即启动《冰雪天气线路营运预案》,用三级干部QQ平台,及时发布冰雪天气和线路运营信息。西安市公交总公司组织300多名干部职工在太白路立交、三爻村坡道、经九路、小东门等市区60多个站点,做好驾驶员的安全叮嘱,协助驾驶员安全进出车站。本报记者赵丽莉
城管部门1.9万余人街头除雪
昨日,西安普降中到大雪,市区道路积雪严重,西安市城市管理局立即启动冰雪天气应急响应。昨天,全市保洁人员和除雪机械全部上路,重点清理城市主干道积雪,确保道路畅通,雪停后三日内,将所有道路的积雪清理干净。
据初步统计,1月31日凌晨4:30以来,全市城市管理系统共出动保洁人员19690余人(次),铲雪及洒水车辆430余车(次),抛撒融雪剂260余吨。截至17:00,西安城区各条道路融雪剂已经抛撒完毕,正在抓紧进行路面冲洗工作,城区道路通行秩序已基本恢复正常。
本报记者赵丽莉
西咸机场连夜除冰雪确保航班正常
昨天凌晨1:00,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降雪逐渐加大,一辆辆吹雪车有序开启,列阵出发,按预先确定的方案,对机坪开始除冰雪作业。经统计,机场累计出动除冰雪人员100余人次,除冰雪车辆40多台次,其他各种保障车辆30多台次,完成了飞行区除冰雪工作,确保了航班正常起降和旅客顺利出行。
首席记者姬娜实习生刘小敏
西安铁路局应对雨雪天气确保旅客出行
1月31日凌晨,陕西省境内普降大雪,为确保旅客乘车安全,西安车站科学安排各次列车候车和排队区域,采取提前预检、专人宣传引导等措施,准确把握放行时机,严格铃响停检制度,确保旅客乘车安全。
此外,西安铁路局管内西安北站、宝鸡、安康等车站及时清除道岔及广场积雪。目前,西安局管内较大客运站均无旅客滞留现象。
本报记者张毅伟
(编辑:wsx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