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晚上7时许,北二环与明光路十字西南角阳光新地小区一号楼一单元,一位20多岁的母亲,抱着5个多月大的女儿乘坐电梯时,因电梯并未抵达乘坐楼层31层,导致母女双双跌入电梯井内,坠落至5层电梯轿厢当场身亡。而出事电梯一天前刚刚接受完检测并且合格……

  亲属无法接受眼前事实

  昨日上午,记者再次赶到事发现场了解情况,看到事发小区一号楼一单元3部电梯中,只有出事的中间一部电梯还被围挡着,禁止使用,其他两部电梯已经恢复运行。当晚,因电梯事故发生的惨剧,到现在都不能让小区住户平静地乘坐电梯。

  “一下就失去了两条鲜活的生命,想都不敢想。”一位该楼住户告诉记者,她早上在得知电梯出事后,已经不敢再乘坐电梯了,生怕会出现什么意外。她说,家里也有个半大的孩子,经常一个人出门,她现在不仅要告诉孩子出门过马路的安全要领,甚至孩子出门乘坐电梯,也让她很是操心。“乘坐电梯也要先看脚下,在电梯轿厢里遇到特殊情况,应如何应对。”

  记者从小区居民那里了解到,不幸遇难的这对母女住在3102室,记者上楼敲了敲门,家里没人。据其邻居讲,这一家三口都是福建人,租住在这有两年时间了。“她经常抱着娃过来串门,娃挺可爱的。”如今出了这事,大家心里都挺难受的。据从福建连夜赶到西安的死者亲属说,女婴才5个月大,母亲姓周,今年26岁。这对年轻夫妻从小就认识,青梅竹马,结婚3年多,定居在西安,丈夫在一家单位做会计,平时孩子都是妈妈在家照管。出事前,孩子的奶奶才回老家两天,完整的家庭就这样支离破碎,全家人尤其是男主人,精神几近崩溃。“让人实在没办法接受这样的事情。”亲属说,他们其实已经订好了3天后回老家过年的行程。

  出事电梯曾多次出现异常

  事发的一号楼总高33层,一位住户告诉记者,小区物业工作人员称,“电梯在出事前,刚刚进行检测完毕并且是合格的。”住在一单元的王女士回忆说:“在一楼坐电梯的时候,经常会遇到电梯门关不住,或者不运行的情况。住户经常在遇到这种情况时,会站在电梯轿厢里摇晃一下,电梯才能正常运行。”

  记者从阳光新地物业办的石经理处了解到,该小区是2013年初交房,电梯也是同年投入使用,至于有业主反映事发楼的电梯偶有晃动等现象,他们都会通知维保部门排查,但这次事故,确实蹊跷。石经理说:“电梯在5楼,母女掉在5楼电梯的顶层。且当时电梯轿厢内并没有其他乘客。”人在31层,按开电梯门的瞬间,轿厢就没有停到31层?他说:“电梯不到这一层,门永远都打不开,你撬都撬不开。母女俩是如何坠落的,现在谁也说不清。”石经理称,该电梯的年检报告、每月两次的维保记录、事发电梯监控录像,公安和质检部门都已调走封存,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

  记者走入两部正在使用的电梯看到,电梯使用标志上写着:电梯制造单位为上海永大电梯设备有限公司,维保单位也是永大电梯设备(中国)有限公司陕西分公司。其中下次检验日期为2016年1月。现场一位物业人员说:“电梯在1月28日已完成年检且合格。”记者多次拨打电梯使用标志上的应急救援电话029—88248101,一直无人接听。

  通过网上检索记者了解到,该小区电梯制造商上海永大电梯设备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9月,是台湾永大机电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大陆投资的机电产品制造企业,主要生产电梯、电扶梯等。除在国内市场销售外,目前产品还外销至日本、新加坡、中东等地。

  相关部门已成立专案组调查此事

  昨日下午,上海永大电梯设备有限公司、维保单位及辖区大兴新区等相关部门已成立调查小组,调查电梯事故的具体原因。涉事家属也已从福建老家赶到现场,被安排在附近酒店,协调处理善后事宜。记者昨从调查此事的公安未央分局未央宫派出所了解到,现在要封锁事故现场,要进行复勘,要对尸体做尸检、排除其他死因。

  同时记者了解到,事发当晚,西安市政府副秘书长黄晓华和未央区区长吴智民,已经组织西安市质监局、公安部门及街办成立专案组调查此事,一方面要做好家属安抚善后工作,一方面由西安市质监局牵头,即将在西安市开展电梯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昨天下午,涉事电梯公司在通过其官网发布了“永大电梯设备(中国)有限公司关于西安小区事故的声明”,全文如下:

  关于2016年1月29日西安阳光新地小区事故,我司高度重视,在向逝者表示最沉痛哀悼的同时,我司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展开事故调查、妥善处理。

  现特声明如下:

  1、当事人系从井道内部坠入电梯轿厢顶部死亡。

  2、该部电梯事发前正常维保,运行状况正常,并于2016年1月28日通过年检。事发后经紧急排查,电梯厅门、门锁完好,无破损痕迹,事故原因有关单位正在调查。

  3、我司对事故家属致以最诚挚的慰问,并已成立由专家和高层团队组成的工作小组,积极紧密配合有关部门调查取证,对事故原因进行彻底排查。

  永大电梯感谢社会公众的关注和信任,调查进展我司将第一时间与您进行沟通。永大电梯设备(中国)有限公司

  2016年1月30日

  文/图本报记者葛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