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温琳 记者赵争耀)提起姜太公,这位商周时期大名鼎鼎的传奇人物,恐怕无人不晓。传说中的他,胯下瑞兽,鹤发童颜,文韬武略,协助武王伐纣,立下汗马功劳。6月16日记者获悉,经专家考证,曾获得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宝鸡石鼓山墓地,其墓主人属于姜太公的家族。

  2012年6月22日,宝鸡渭滨区石鼓镇石咀头村村民在开挖房屋地基时,发现一件青铜器。村民及时上报,考古人员立即跟进保护发掘,30件造型精美的禁、彝、簋、 罍、卣等青铜礼器在石鼓山3号墓葬中现身。在抢救性发掘结束后,省、市、区三级考古文博单位随即组成联合考古队,在详细调查与全面勘探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发掘。最终,石鼓山墓地共清理墓葬15座,出土各类文物230余件(组)。其中,多达92件的青铜礼器与26组铭文及族徽符号,又一次吸引了公众的目光。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王占奎表示,这不仅是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又一次精彩亮相,也堪称陕西乃至全国商周考古的一次重要发现。

  那么,石鼓山墓地究竟是谁呢?王占奎认为,此次石鼓山墓地多现高领袋足鬲,而高领袋足鬲是曾经生活在宝鸡当地姜姓周人的特色物品,从这一点说,墓主人很有可能就是姜姓周人。

  石鼓山考古的种种疑云

  “著名考古学家李学勤在讨论石鼓山中臣鼎指出:铭文后两字应释为‘帝后’。宝鸡市考古研究所考古专家辛怡华在此基础上提出,‘帝后’即武王之后邑姜,是姜太公之女。石鼓山3号墓4号龛的器物是邑姜以娘家人的特殊身份助葬的,高领袋足鬲是姜姓标志性器物,说明了墓主与邑姜是一个大家族。”陕西省文物鉴定研究中心主任尹夏清研究考证,认为石鼓山墓地的墓主人或属于姜太公的家族。

  “‘帝后’一称,首次出现于扶风县庄白一号铜器窖藏出土的商尊、商卣铭文。我们曾误释‘帝后’为‘帝司’,认为‘帝’是指死去的先王周武王;‘司’通于‘嗣’,是指法定的王位继承人嗣君。‘帝司’是指尚未即王位的成王。”尹夏清研究发现,此次石鼓山3号墓葬出土的中臣鼎内壁铸铭文6字:“中臣登鼎,帝后。”“帝后 ”在这里相当于族徽,表明中臣这个人是“帝后”邑姜家族中的人。中臣鼎铭文中的“帝后”如果释为“帝司”,就讲不通了,因为姬姓王族是不使用族徽的。

  《史记。齐太公世家》说:“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嶽,佐禹平水土甚有功。”另外,《集解》引《吕氏春秋》曰:“东夷之土。”文献虽然说姜太公是东夷人士,但是并没有什么证据。姜太公的先祖为“四嶽”(四岳),说明姜太公吕尚属于“姜氏之戎”的族人,而且有关姜太公的史迹都在西方的宝鸡一带。

  “磻磎在石鼓山以东约十公里左右,姜太公的钓鱼台在磻磎以东几公里的伐鱼河谷内,唐代在此建有太公庙。”尹夏清说,“太公钓于兹泉,遇文王”,姜太公的家族应该在渭河南岸,并且应当距离兹泉不远。所以,宝鸡石鼓山商周聚落遗址及其墓地属于姜太公家族是合乎情理的,何况还有石鼓山3号墓出土的“帝后”(邑姜)家族的铜器为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