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十二五”陕西经济取得五大成就

  记者10月8日从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获悉,据陕西调查总队调研,“十二五”时期是陕西历史上经济增长较快、发展质量最好、民生改善最多、综合实力提升最快的时期。综合来看,“十二五”时期,陕西在经济领域取得五大成就。

  量速齐增,经济发展奠定新基础。“十二五”时期,“陕西速度”、“陕西效率”影响力世人瞩目,全省年均实现GDP是“十一五”时期的2.2倍,是“十五”时期的5.7倍,经济发展速度连续十年处于全国第一方阵。2010年,陕西经济总量进入万亿元俱乐部,2014年达到17690亿元,五年翻了一番多,创历史最好水平;2011年,陕西投资总量突破万亿元大关,2014年达到18710亿元,创历史新高;全省进出口总额达到274亿美元,经济发展后劲显著增强。2012年,全省城镇化率突破50%,2014年达到52.6%,标志着陕西从农业社会迈入工业化社会。

  质效双提,持续发展取得新进展。人均GDP是衡量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2009年,陕西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后,2014年达到7640美元,连续三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14年,全省百元GDP财政含量达到17.8元,较“十一五”时期明显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达到3506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非能源工业总产值达到1265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62.8%,同比增速快于能源工业13.4个百分点。全省经济增长沿着质量和效益双提升的轨道稳步前进。

  新老结合,多元产业引领新优势。“十二五”时期,我省农业机械化水平突飞猛进,粮食总产量持续稳定在千万吨以上,苹果种植面积、产量稳居全国第一;工业产业结构由能源化工主导向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多元化支撑转变,非能源工业增长连续三年高于能源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9.7%,文化产业占比达到5%,服务业占比达到42%。科技创新活力持续增强,全省科技进步指数居全国第7位,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5.8%,科技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引领作用显著提升。其中,以西安为核心的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已成为国内高端人才聚集、科技成果转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的新高地。

  创新驱动,改革开放开启新里程。“十二五”时期,我省民营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进入最好最快的时期。2014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到9324亿元,占GDP的比重达52.7%,较“十一五”末期提高3.9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46%。全省县域实现生产总值9450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的53.4%,先后有神木、府谷、靖边、吴起等4个县进入“全国百强县”。生态环境发生历史性转变,2014年全省单位GDP能耗下降3.6%,森林覆盖率达到43%,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多公里,山水秦岭、绿色陕西成为三秦大地新形象。

  民生保障,助推经济社会跨入新阶段。2008年,陕西创造性地提出实施“民生八大工程”,2011年扩大到“富民强省十大民生工程”,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新增财力的80%、财政支出的80%”用于民生支出,充分彰显了政府公共性服务职能。2008—2010年,全省三年累计投资1150亿元用于八大工程建设,建设项目达8万多个,实现了城乡居民最低社会保障应保尽保,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5%;26万户农户搬进新居,40万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困难得到解决,群众住房状况有了较大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分别是“十五”时期末的1.9倍和2倍。2011年后,十大工程领域100类基本建设项目和政策性补助项目陆续实施落实,陕西率先实现了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全覆盖,率先实现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医改经验被誉为“陕西样本”;城乡居民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分别缩小2.4和6.2个百分点,城乡差距由3.8 1缩小到3 1,人民生活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

  (编辑:wsx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