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传媒网讯(记者 韦世钰)“十二五”期间,铜川市林地面积由190.89万亩增加到198.98万亩,森林覆盖率由44.8%提高到46.5%,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330天左右,野生动物种群由1998年的97种增至140种。这是记者9月10日从铜川市林业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得的信息,铜川市林业局局长贺满仓向媒体记者介绍了铜川改善生态、兴林惠民的科学发展举措。

  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被称为“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到渭北大地名副其实的一叶“绿肺”,铜川的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植被覆盖度逐年增加 人均公园绿地11.4平方米

  数据显示,五年来铜川市林业重点工程累计人工造林33.28万亩,建成城市绿地广场18处,城市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1.4平方米;建设包茂高速、210国道绿色长廊168公里,县、乡公路绿化981公里,绿化率69.4%;完成漆水河、沮河、赵氏河流域治理3万亩,河渠绿化319.4公里。照金(香山)、药王山、玉华宫、陈炉古镇等主要景区绿化6000亩;建成省级园林式单位19个,市级园林式单位135个,建成“三化一片林”示范村37个;在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中,年均植树200多万株。

  建成渭北首个植物园 朱鹮成大美铜川新名片

  “铜川植物园2013年12月开工建设,规划栽植植物共57目89科500种,灌木与乔木合理搭配,以期将园林绿地固碳释氧的效果充分发挥出来,缓解城市及周边污染,预计最快将于今年国庆节对外开放。”铜川市林业局副局长李忠宏对植物园的筹建情况如数家珍。

  在实施生态造林绿化、生态修复行动的同时坚持开展保护森林资源“清风”“亮剑”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偷盗滥伐林木行为。组织开展违法侵占林地清理整治活动,对铜川市577棵古树名木进行挂牌保护和档案管理。铜川连续10多年未发生重大森林火灾,加大对朱鹮、黑鹳等“国宝”级野生动物保护,坚持每年修复湿地1万亩以上。据统计,铜川目前已野外成功繁育幼鹮16只,在野外经常能观测到的朱鹮50余只。

  干杂果经济林成农民“摇钱树” 林业实现产业化

  “十二五”期间,铜川市干杂果经济林从87万亩发展到122万亩,年产值5亿元以上,建成了一批千亩示范基地、百亩示范园和示范村、示范户,农民人均干杂果收入1206元,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目标。与此同时,铜川还成立了区(县)“林权管理服务中心”,使全市林下经济从无到有、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