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皋县民主镇的移民搬迁点 通讯员 陈延安摄岚皋县民主镇的移民搬迁点 通讯员 陈延安摄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是陕南移民搬迁工程的总体要求。记者深入陕南地区了解到,工程启动至今,“搬得出”的问题正在解决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而受项目、产业、资金等因素影响,“稳得住、能致富”变得日益迫切,成为考验各级政府能力的焦点问题。

  洋县移民办主任刘志峰说,洋县十年计划搬迁37253户137113人,规划建设集中安置点242个,所需总投资569970.9万元,需建设用地7450.6亩。预计通过十年移民搬迁,可节约土地15000亩,使洋县城镇化率提高24.3个百分点。

  宁陕县扶贫局副局长邓锡蔚说,宁陕计划到2020年搬迁安置6712户2.5万人,建设集中安置小区45个,实现县城、集镇、农村三个三分之一的人口布局和县、镇、新型社区管理的大格局。

  镇安县扶贫局副局长刘永和介绍,镇安确定了十年搬迁2.5万户9.5万人的目标,占全县总人口的33%。

  ……采访中,各地负责移民搬迁的部门表示,从这两年的实践看,“搬得出”的问题正在解决。“群众从山上搬下来住上了新房子,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对移民搬迁政策非常拥护。”邓锡蔚说。

  廖白平是安康市委党校副教授,她长期关注并研究陕南移民搬迁工程,她认为通过近几年的工作,“搬得出、住得下”的问题正在解决,而“稳得住、能致富、可持续”的问题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

  1、项目制约与产业制约

  在移民安置小区的位置选择上,陕南各地倾向于“三靠近”原则,靠近县城、靠近集镇、靠近园区,这样更容易解决移民户的生计问题。镇安县扶贫局副局长刘永和介绍,镇安采取“抓大放小,有取有舍”的原则,根据移民搬迁规划区布局,对每个搬迁生态集镇配套一个生态产业、一户龙头企业,让搬迁户逐渐转变为产业工人。

  但从安置点周边建设的带动就业项目相对较少的实际看,要让移民们达到“搬得出、住得稳、能致富”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安康市委党校副教授廖白平说,虽然各地都非常注意将移民安置与地方产业布局、劳动就业相衔接,但由于大多移民区域经济基础薄弱,产业项目少,吸纳就业能力低,无法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另外,由于教育培训资源相对分散、培训内容相对单一,一些移民因为没有一技之长而无法外出寻找就业机会。生活无依靠,未来无着落,移民群众难以安居乐业。

  宁陕县扶贫局副局长邓锡蔚介绍,宁陕目前有食品、石材等多个工业园区,但这些行业机械化程度较高,吸纳就业人数有限。全县还有2.79万人处于省定贫困标准线以下,搬迁户迁入安置点,增收、发展面临暂时困难。他建议加大对各县区优势产业项目的扶持力度,确保搬迁农户能够稳定增收。

  洋县移民办主任刘志峰说,搬迁后,搬迁户的6成收入来自外出务工,就近务工收入占到2成,土地收入占1成。他希望能提高就近务工收入比例,“这是‘稳得住’的保障之一。”

  安康市委党校副教授廖白平认为,产业基础薄弱是制约搬迁移民致富的关键所在。以汉滨区大竹园镇七堰社区为例,该社区目前已经入住75户308人,预计三期工程结束后,整个社区有劳动力2000余人,而当地可发展的产业不多。据当地群众反映,搬迁前村民住在山上,均以种地养猪为主,少数年轻人外出务工,就业门道窄,仅靠种地只能维持基本生活,很难致富。搬迁后大家居住在新社区,种田不便,生活成本加大,形成新的经济负担,致富难的问题更加突出。

  2、促进产业发展,才能“稳得住、能致富”

  为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陕南各地把搬迁安置小区建设与农村社区、现代农业园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相结合,按照设计合理,功能完善,方便生产的原则,着力构建一批以移民安置居住为主,兼顾集镇规划发展、移民农产品营销、生态旅游观光等三产综合开发为主的新型社区。

  廖白平副教授认为,促进产业发展是“稳得住、能致富”的根本路径。她说从近年的实践看,陕南各地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部署下,以四种模式来促进产业发展,效果明显。

  一是把移民搬迁与工业园区建设相统一。以县域生态工业园为抓手,创建就业创业平台。旬阳县的尧柏水泥生产线,依靠配套产业尤其是下属公司解决了大量农民的就业问题,也依靠农民促进了资金流转问题,取得了多重效益。

  二是把集中安置与主导产业建设相同步。按照“就近就业是根本”原则,把新型社区布局到城镇周围、园区附近、景区附近、交通枢纽地带的同时,着力培育致富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对搬迁群众原有的山林土地依法流转,引导有特长和开发能力的农户进行集中连片种植经济作物及林木,搞规模化经营,引导群众参加农技知识、实用技术等技能培训,转变他们的就业观念,增强社区群众的“造血”功能。

  三是把产业发展与增加就业岗位相结合。现在规划的小区里面都有一部分经营用房,可以让一部分移民在居民区里从事第三产业,同时,可以依托当地资源发展旅游等产业,通过搞农家乐等方式扩大就业,另外,对于原来土地,只要不是很远且愿意耕种的,还可以继续耕种。镇安县扶贫局副局长刘永和说,镇安县做优“镇安家政女”、“安业清真餐饮”等劳务品牌,做好搬迁群众的转移就业工作。同时,对迁居到城镇及中心社区的搬迁群众,开发社区管理服务及公益性岗位,帮助群众实现就业。

  四是把资本注入与土地流转入股相衔接。借助工商业主资本+土地流转入股形式,让搬迁群众有安全的住房、有稳定的工作岗位和收入来源。紫阳县投资1.3亿元的双安闹热村富硒油茶综合开发项目,由业主集中修建农民公寓,对高山农户进行整体搬迁,集中流转土地开发种植油茶2万亩。同时农户与业主签订土地流转,置换房屋合同,再通过房产、林权、土地等形式入股,参与企业劳动分配。

  3、完善移民社会保障制度

  移民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群体,搬迁后他们的生产、生活面临一定的风险和困难。如何解决移民安置中存在的问题,保证移民目标的顺利实现,除了移民安置政策外,要从根本上长久地保持移民生活安定,就必须完善移民社会保障制度,为移民提供根本保障。

  移民搬迁后三年左右时间在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等方面都面临着过渡期的一系列不适应问题:一是物质上的经济贫困;二是文化精神上的困惑和与诸多不适应。虽然过渡期的移民贫困是短暂的,但这个过渡期非常关键。若不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解决经济贫困,从文化心理上加以调适,从精神素质上加以培养,移民的搬迁乐业就会打折扣,潜伏下来的历史问题就会成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所以在具体操作中,要完善政策,确保住房安置、生活补贴、就业安置、合作医疗、养老保险等各项优惠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这也是将来政府工作的核心问题。

  廖白平说,在有效解决“建得起”难题的同时,各级政府还全力为搬迁群众“稳得住”想办法,实施社区综合配套工程,妥善解决搬迁群众关心的交通、饮水、上学、就医、购物、娱乐等民生问题,精心构筑“安乐窝”。

  采访中,很多移民户向记者表示,住在哪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有保障,致富有盼头。“能致富”是移民搬迁户最关心的问题,也是考验各级政府执政能力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