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强 摄

   本报记者 李卫

   A 陕西国家级湿地公园数居全国第一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中这些优美的诗句正是描绘古人在湿地生活的生动写照。可以说,没有湿地就没有人类文明的繁荣、延续和发展。

  湿地被称为地球的“肾脏”,具有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所以,湿地被专家们誉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保护湿地,是我省彰显以生态保护优先的理念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

  从全国范围来看,陕西湿地资源与其他省份相比较少,但是湿地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对于保护生态资源环境有着重要意义。长期以来,全省在湿地保护和建设方面做了较多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继去年全省5家湿地公园通过国家验收后,今年4月咸阳市三原清峪河试点国家湿地公园和旬邑马栏河试点国家湿地公园又通过验收,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至此,全省已有国家湿地公园11个,排名全国第一。

  新增加的这两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均位于咸阳,三原清峪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清峪河流域中段,总面积1.6万亩,湿地面积为1.31万亩。旬邑马栏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马栏河河谷地段,公园总面积3.03万亩,湿地面积1.78万亩。

  目前,已有11处国家湿地公园遍布我省各地:西安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咸阳有3个:淳化冶峪河国家湿地公园、三原清峪河国家湿地公园、旬邑马栏河国家湿地公园;宝鸡有3个:千阳千湖国家湿地公园、凤县嘉陵江国家湿地公园、太白石头河国家湿地公园;商洛有丹凤丹江国家湿地公园;铜川有赵氏河国家湿地公园;渭南有蒲城卤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汉中有宁强汉水源国家湿地公园。

  B 陕西湿地保护成效显著

  保护湿地,关注湿地,保护生态,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陕西地处中国西北内陆,整体属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的缺乏更突出了湿地的重要性。据调查统计,陕西现有湿地总面积30.74万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1.49%,尽管湿地面积比重偏小,但全省湿地种类多样。根据《湿地公约》分类标准,陕西湿地可分为4个大类、12种类型,分占全国湿地大类和具体类型数量的80.0%和35.3%。全省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特别是湿地鸟类种类多,数量大、保护等级高,共有湿地鸟类9目24科121种。

  陕西在自然资源匮乏的不利条件下,湿地保护工作受到全省党政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省委书记娄勤俭曾做“多建湿地、用生态手段治理污染;多建湿地公园,给群众休闲的地方”的指示。省委、省政府将湿地保护和修复列为陕西“生态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全省林业建设的重点工作。

  “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是我省湿地保护的原则。《陕西省湿地保护条例》自2006年6月1日起生效施行。全省市县各级政府部门成立湿地保护专门机构,陕西林业制定了湿地保护与恢复三年行动方案,积极推进“百万亩湿地”建设,通过实施保护恢复工程、建立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等,完成全省保护恢复湿地220万亩建设目标,截至去年,全面保护与恢复湿地246.05万亩,超额完成任务。

  目前,我省又以《陕西省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9-2030年)》为基础,启动了湿地保护“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以建立湿地保护长效和多元化投入机制,实现保护与开发的双赢发展。

  但不容忽视的是,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阶段,湿地保护工作仍然面临着自然湿地数量减少,栖息地碎片化,湿地生态退化、功能衰退、保护湿地的理念尚未被社会广泛认知等诸多挑战,需要我们不断加大对湿地保护的宣传,不断提高保护、修复湿地的科技水平和合理利用湿地的产业水平,借鉴国际上有关湿地保护的经验及先进理念,切实保护好湿地资源。

  C 陕西湿地生态旅游发展潜力大

  我省湿地资源丰富,品种繁多,给湿地生态旅游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旅游的需求和消费都在逐年增长,湿地旅游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湿地是介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态系统之间的一种过渡型,因而兼具两种生态系统的特点。许多湿地水、洲纵横交错,芦荡深幽,百鸟翔集,水乡泽国,野趣盎然,是人们回归自然、感受自然的理想场所。生机盎然,神秘而妩媚的湿地,是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

  以湿地为主要旅游对象的生态旅游活动就是湿地生态旅游,其类型有:1、动物乐园、候鸟“天堂”。湿地是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的生态系统,很多湿地被誉为珍禽王国、候鸟“天堂”。2、湿地植物形成的特有自然景观。不少湿地生态系统有多姿多彩的植物景观,如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刺槐林景观、合阳洽川大片的芦苇荡等,视觉冲击力很强。3、湖光水色,水乡泽国。许多湿地与开阔的水体结合,对于生活在缺水的黄土高原上的人们来说,无疑有一种很强的吸引力。

  以中国最大的湖泊型湿地——洽川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例,它位于合阳县城东20公里的黄河岸边,占地面积约130平方公里,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河滨湿地、温泉湖泊型风景名胜区,素有“小江南”的美称,已成为周边城市人们回归自然、开展生态旅游的绝佳去处。风景区内有黄河滩涂233余公顷,生长着茂密的国内最大的芦苇荡,芦苇、沙蓬、野蒲等各种水草一望无际,常年栖息着灰鹤、鸳鸯、白鹭、野鸭等鸟类。每年冬季,成千上万的丹顶鹤、黑鹤、大鸨、天鹅等珍稀动物在此过冬。景区内有瀵泉7眼,日出水量7.3万立方米,水温长年保持在29℃-31℃,富含人体需要的硒、铜、锶等微量元素,经常洗浴可祛病健身。尤以处女泉最奇,人入水不沉,泉涌沙动,如丝拂身,似“沙浪浴”,为合阳县所独有,被誉为“华夏一绝”。

  据了解,近年来陕西积极申报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加快湿地保护区建设,使湿地公园总面积达到60多万亩,建成各级湿地保护区9处,保护区总面积330多万亩,形成了以国家湿地公园和湿地保护区为主体的湿地保护体系,全省已建设国家级湿地公园(含试点)31处。

  旅游需要湿地,游客在这里可以进行划船、潜水、垂钓、观鸟等有趣的旅游活动;另一方面,湿地需要旅游,旅游收入能为湿地资源保护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在合理保护湿地生态资源的基础上,将湿地自然美妙的风光展现在游人面前,通过开发湿地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湿地保护工作。但必须注意的是,不可持续的、非环保的旅游活动也会对湿地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如何实现保护与利用的动态平衡,需要社会各界的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编后语: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宗旨是让游客认识湿地、享受湿地的同时提高湿地生态环保意识。湿地生态旅游的基本原则是人类与湿地乃是一种伙伴关系,应该共存共荣、协调发展。

  湿地“生态旅游”要能长期坚持,获得发展,必须遵守湿地保护条约与生态旅游的原则,并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创正确的湿地生态旅游模式。杜绝弄虚作假的所谓“生态旅游”,真正保护好湿地,进行富有生态意义的旅游,才是湿地生态旅游健康持续发展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