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从西安市推进“公交都市”创建工作座谈会上了解到,到2017年,西安将建成国家级“公交都市”,目前已经形成了“四位一体”公交体系的雏形。“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17亿元建成37个公交枢纽站,实现长途客运、轨道交通、公交、出租和旅游等多种交通方式的“零换乘”。

  西安2017年将建成国家级“公交都市”

  西安市交通运输局局长任立新说,“公交都市”是国际大都市发展到高级阶段,是应对城市交通拥堵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战略。体现了一种以城市公共交通为机动化出行主体、以城市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为导向的城市布局结构。是一种受资源、环境和安全等条件约束下的最佳城市建设形态,也是一种综合效率和社会环境效益最好的城市发展模式。西安市作为全国首批15个“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之一,从2013年就开始了创建工作,争取到2017年达到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的各项指标和要求。

  “四位一体”公交体系初步形成

  据介绍,西安目前已开通1号、2号两条地铁线路,3号线建设进入收尾阶段,4号线建设已全面开工。1、2号线运营最高日客运量达105.43万人次,1号线列车正点率为99.91%,2号线列车正点率为99.86%,总体运营平稳有序。2013年初至今,全市新开微型公交线路10条、优化调整公交线路32条,增加公交线路长度241公里,新购公交车辆1121部,新增公交场站156亩。目前,西安市公交总公司共拥有营运车辆6432辆,公交线路220条,线路总长度4917.4公里,日客运量约380万人次。公共自行车注册用户已近8万人,日均使用量突破4万人次。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市公共自行车将达近30000辆,服务面积将达450平方公里。“地铁、常规公交、微型公交、公共自行车”“四位一体”的公共交通体系已初步形成。

  将投资17亿建成37个交通枢纽站

  “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17亿元,规划建设37个枢纽站、11个停车场和15个保养场,占地规模2000余亩,每年新增公交专用道50公里左右。2013、2014两年,新投入使用场站156亩,公共汽电车进场率有2012年的32%提高至37%。结合轨道交通1、2号线的开通运营,在具备条件的站点设置公交港湾、停车调度设施,开通较大客流集散点到轨道交通的微型公交,地面交通与轨道交通更好的实现了“无缝接驳”。目前,城南、城东综合交通枢纽已经正式运营,城西、城北综合交通枢纽正在抓紧建设,随后将实现长途客运、轨道交通、公交、出租和旅游多种交通方式的“零换乘”。

  清洁能源公交车已占到全市的97%

  截至目前,全市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已覆盖线路59条、车辆1904部,并计划于今年年底实现全面覆盖。公交服务热线也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具备了出行指南、掌上公交、抢修应急、作风监督及心理咨询等五大功能,实现公交服务水平的跨越性提升。目前,全市新购公交车辆均为节能型、环保型公交车辆,电动、天然气清洁能源公交车已占到全市的97%,确保西安实现“大水、大绿、大蓝”工程的稳步推进。

  强力推进“公交都市”建设刻不容缓

  任立新说,今年7月2日,西安市已成为机动车保有量全国第11个超过200万辆的城市,并仍以每年约30%的速度快速增长,小汽车的“井喷”增长,将对西安道路硬件条件造成巨大冲击,交通拥堵将日益加剧。按照“公交都市”建设相关指标测算,2013-2017年每年需净增255台12米系列公交车,而2013-2014年实际报废公交车辆共984台,实际新购车辆共1121台,两年亏欠373台。公交场站租用面积比重较大,公交场站长期使用权尚无保障。截至去年底,地面公交租用场站面积达101.64亩,占总场站面积451.27亩的22.5%,平均每年因场地问题被迫迁移的线路达5条以上。公交专用道路权保障不够、标准公交专用道和港湾式停靠站设置率低、公交车数量不足、车辆档次整体偏低。因此,必须强力推进“公交都市”建设步伐,倡导市民更多的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方式。

  本报记者 赵丽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