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湾清水绕城过,两岸碧绿群鸟飞。宝鸡千渭之会国家湿地公园尚未完工,美丽景色已展现在眼前。

  近几年,建设千渭之会国家湿地公园已成为市委、市政府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市委书记钱引安指出,“千渭之会”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建设好这一公益性项目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意义重大,一定要早日建成,使之成为惠及百姓的幸福乐园。市长惠进才要求,加快“千渭之会”建设进度,切实保护好生态水面,持续推进绿化工程,打造我市生态休闲旅游的新亮点,为建设最具幸福感城市增添动力。

  时值夏日,“千渭之会”好似一幅美丽画卷,在建设者手中徐徐展开。机器的轰鸣声,犹如加快进度的号角;绿化工人的劳作,犹如点染幸福感的画笔。

  清运垃圾两千车

  湿地关乎我们的未来 :可持续的生计——这是今年 2月 2日第 20个“世界湿地日”的主题。

  “千渭之会”的建设者们深知这个主题的含义,并将其化作了行动。今年元旦刚过,千河两岸便传出了机器的轰鸣声。“大冬天也不嫌河滩里冷,就急着干开了!”沿岸村民的话语中透出了几分不理解,又带有几分敬佩。可现场干活的工人心里明白:时间不等人,建设“千渭之会”已经跨入第四个年头了,五年内必须完工,是目标,也是命令。他们已下定决心:克服困难,早日完工。

  冬季虽然寒冷,但河里水较小,便于施工。“千渭之会”属于河流湿地公园,清理河道是主要手段之一。由于地处城乡接合部,前几年管理不善,河道已被糟蹋得千疮百孔,大坑连着小坑,垃圾堆挨着杂草堆,工人们只好像蚂蚁搬家一样, 1米、 10米、 100米……逐步扩大清理范围。“我已经连着两个冬天,都在河道里忙活了。”一位中年工人说,这个地方任务紧、要求高,不敢马虎。

  这位工人所说的任务紧,是指市林业局每年都要针对“千渭之会”,下达季度目标,如果完不成, 与之相关的人员一律受罚,不讲情面。至于提到的高要求,是指必须按照河流走向,疏浚和整治河道,要做到“接近自然,贴近生态”。也就是说,要建出一个自然美。

  自然美是湿地公园的最大特色,千渭之会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为此颇费心思。工程机械开到哪里,他们就跟到哪里,根据地势和水流,整理出一个个水湾、一个个小岛。“这不是清理河道,这是给河道描眉画脸哩!”工人们开玩笑说。

  据了解,今年前四个月,“千渭之会”建设现场一共移动土方 40万立方米,足可以堆成一座小山;清运建筑和生活垃圾 3.4万立方米,满满装了 2000卡车。由此,形成了数不清的水湾,和十几个大小高低不一的鸟岛,“水湾映草木,飞禽久徘徊”的景象初步显现。

  八成河堤生态化

  在一般人的眼里,河堤坡面就应该是用石头和水泥堆砌而成,可是“千渭之会”建设者却不这么认为,他们有更高的要求,还要在此基础上大做“文章”。

  在宝平高速千河桥附近,这里的河堤临水坡面与过去常见的完全两样,已经被各种草木覆盖,见不到一点石头和水泥。“这是软坡面、生态坡面、自然坡面。”千渭之会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高级工程师马亚思一口气说出了三个称谓,“其实是一个意思”。他说,石头和水泥,表现的是人工痕迹,修建湿地公园要尽最大努力避免这种现象,追求天然美、生态美。

  这种追求,令不少人格外辛苦。修建一段河堤坡面时,先清理完杂物,然后用铁丝石笼网固定,再在上面覆土,形成一种不规则的缓坡。缓坡从下往上,依次种植水生植物、灌木、乔木。从时间上算,修建这样的河堤坡面,最少需要半年,因为存在季节性限制。

  建设者们不怕麻烦,力求完美,截至目前,已经将 80%的河堤按照生态要求修建完毕。从去年冬季到现在,他们为此完成的工作量,可以用一组数字来表现:整修千河堤防 11.3公里,换土 3.2万立方米;种植芦苇、细叶芒、狼尾草等水生植物 35万株,小叶女贞、红叶小檗、地锦等灌木和地被 14万株;栽植垂柳、速生杨、红叶李等乔木 0.6万棵,播草 3万平方米。

  进入 5月份,天气转热,工人们趁着早晨的清凉,早早进入“千渭之会”建设工地,开始一天的劳作,身后的片片绿色,随着汗水逐日扩展。

  鸟儿成群落水边

  云悠悠,水潋滟,蒹葭随风摆,芳草碧连天,喜鹊迎宾客,白鹭舞翩跹。这是我市湿地公园建设者们的共同心愿,“千渭之会”也不例外。

  今年,“千渭之会”又新增水面 6万平方米,目前已累计达到 78万平方米。昔日的乱石滩、乱草堆,早已难觅踪迹。对此最有感受的,除了周围居民,还有摄影爱好者和成群的鸟类。

  一位网名叫“快乐老者”的摄影爱好者,喜欢在网络上晒自己拍摄的鸟照,今年他特别关注“千渭之会”,时常呼朋唤友前往。他虽说专业技术尚欠火候,但凭着一股子热心劲儿,还是捕捉到了燕鸥、白鹭、水鸭等十几种鸟类的倩影。今年年初,我市好几位摄影爱好者,见证了成百上千只大雁飞临“千渭之会”的盛景,一时间引发圈内不小震动,越来越多的发烧友扛着“长枪短炮”前去一展身手,相互间比个高低。他们说,此处远离闹市区,又有贴近自然的湿地环境,比较适合鸟类聚集。

  至于这里有多少种鸟类,相关部门还未最终统计出结果,坊间也说法不一,有人说十几种,有人说二十几种,甚至有人说渭河里有多少种,这里就有多少种。其实,到了现场,不用细瞧,光用耳朵听,就可以分辨出 5种以上的鸟叫声,特别是在清晨和傍晚,成群的鸟儿或结伴而行,或嬉戏水边。“这就是恢复自然与野趣的吸引力。”

  市林业局负责人说,近期还将修复湿地 2000亩,种植湿地植物 230万株,新增水面 10万平方米,并着手修建观鸟区、观景路、文化展示等配套设施。“千渭之会”湿地保护面积和质量在逐步提升,一个“湖岸荻杨迎风舞,水滩鸥鹭啄鱼欢”的景象,正向人们走来。 宝鸡日报记者 王怀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