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长征七号改遥二运载火箭发射任务圆满成功,火箭“大脑”由位于西安的航天九院771所研发制造;3月4日,"天问一号"拍摄高清火星影像图发布,西安光机所研制的“火眼金睛”助力火星全球遥感图像的获取……

  从探月工程到载人深潜,从产业升级到疫情防控,“西安科技”的身影无处不在。在2020年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排名中,西安位列西部第一、全国第六。西安这座千年古都,正在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版图中最为活跃的城市之一。

  从“一无所有”到“百舸争流”

  星辰大海中的“西安特产”表现完美

  新中国成立之前,西安科研机构寥寥无几,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百人,科技发展成果近乎空白。

  到“一五”期间,西安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城市,由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中,安排在西安的就有17项,居全国各城市之首;1955年交通大学从上海内迁至西安,“西迁精神”引领西安科教资源实现跨越式发展;1991年,西安高新区固定资产投资仅0.81亿元,目前作为我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西安高新区已创出了多个西安第一、陕西第一、全国第一;2015年,西安被确定为全国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之一,国家赋予西安军民深度融合、科技资源统筹两项重点改革试验任务,西安再次被推到科技改革创新前沿……

  借国家发展战略“东风”,西安科技创新从一穷二白中起步,从“一无所有”到“百舸争流”。这里诞生过我国第一台火箭发动机、第一台星载计算机、第一块集成电路、第一架民用客机、第一台高速摄像机、第一台清晰数字化彩色电视机……在我国一个个飞天探海的壮举之下,都有着“西安制造”的烙印,都离不开“西安特产”的支撑。

  位于西安的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从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开始,就承担我国近300颗星船的研制任务;在“嫦娥五号”任务中,首次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成功,在 38万公里外完成“穿针引线”的就是西安分院为其量身定制的“神器”,为探测器实现“绕、落、回”全程护航;位于西安的九院771所,在“北斗”和长征八号”等任务中为火箭和探测器研制“大脑”;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从“天问一号”到“奋斗者”号,探测器上的“火眼金睛”皆出自中科院西安光机所;为了帮助“嫦娥五号”成功探月返乡,航天六院研制107台大大小小的发动机持续接力,为其搭建了76万公里天梯……

  一次又一次科技实力强势加持,一次又一次排行榜上“位列第一”,“西安特产”从“追随”到“领跑”,为我国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对标硅谷 西安为何如此有“底气”

  在科技领域,美国长期占据着主流话语权,底气之一是其位居全球前列的科技创新水平,以位于美国西海岸的“硅谷”为最。在“硅谷”所孕育出的高科技企业,往往成为全球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风向标。

  纵观硅谷的发展历程发现,硅谷选址于旧金山市郊区的科创空间,这与美国西部的大学城有着密切的联系,科教资源成为硅谷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我国国内,不少对标硅谷的城市,并不具备“名校+高新技术”聚集的特点。但作为科教重地的西安,可以说已经具备了诞生“硅谷”的先决条件。

  2019年,西安的科技研发强度居中西部之首,仅次于北京和上海,居全国第三位;截至2020年底, 西安市拥有各类高等院校83所,其中普通高校63所,位居全国第六。在“双一流”建设名单中,西安有7所高校的16个学科跻身“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占全国107个“一流学科”总数的14.9%……西安的高等教育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与南京,在国家教育中心城市中排名第4位。科研实力和科研人才优势成为西安打造西部创新高地的强大“底蕴”。

  国家教育中心城市排名

  资本投入是美国科技尖端、人才高地“硅谷”形成的重要物质基础。硅谷所在地的美国加州政府通过不断扩大大学科研资金比例,更新大学科研设施等,推动一批诺贝尔奖获得者、颇有分量的科研成果以及诸多全球知名的高科技企业的出现。

  作为内陆城市,西安的研发经费在投入总量上并不占优,但投入强度却足以比肩东部省份,称得上中西部地区最舍得给“未来”花钱的城市。统计显示,2019年,西安市共投入R&D经费481.76亿元,高于陕西全省3.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0.6个百分点;在投入强度上,西安的优势更加明显。2019年,西安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为5.17%,高于全省2.90个百分点,高于全国2.94个百分点,位居西部城市第一名。西安科研创新发展“钱景”可期,让西安打造西部创新高地更加“硬气”。

  仅有科研投入和科研成果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让成果真正走出实验室,使创新之花结出产业之果。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并进行科技输出,是“硅谷”创新发展模式的重要特点。

  对标“硅谷”模式,西安在科研成果转化的探索方面,支持建设交大创新港、西工大无人机基地、中科院西北科创中心等各类基地,着力打造大学科技园“升级版”。

  在输出技术方面,最新数据显示, 2020年西安市以1648.56亿元的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排在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和广州,领先上海和成都,占陕西全省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的93.7%。

  在输出技术的同时,西安也在吸纳外来技术。2020年,西安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为661.59亿元,排名全国第六,占到陕西全省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的70.3%。由于西安雄厚科研实力基础,且在技术成果的转化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所以,相对于吸纳技术来说,西安在输出技术方面形成了一定的技术贸易“逆差”。这让西安打造西部创新高地更有“底气”。

  产业格局从劳动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的转变是地区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西安的产业发展史,也经历着这样的转变,如西高新这样的产业承载平台,在上一轮全国乃至全球产业转移过程中表现不俗,三星、华为、比亚迪等皆在此布局。在科技创新正更多融入国家话语体系的当下,对于构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现代产业体系,西安亦十分积极,以增强产业发展的强度与韧性,为打造西部创新高地增信提气。

  大道之行,一以贯之。从西安原创概念到国家话语体系,科技创新已成为西安引领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名片。

  在陕西省发布的《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指出,陕西将建设国家(西部)科技创新中心。调子已定,作为省会城市西安,应抓住机遇,对标“硅谷”发展模式,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为牵引,推进西部创新高地的打造,为国家科技创新持续注入澎湃动能。(文/李炘弋 图表/殷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