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时节,寒意袭人。群山环绕中的铜川市耀州区照金镇照金村安置区圣源小区显得格外醒目。“现在的照金真是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前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生活条件和卫生条件非常差。自从拆旧重建后,我们住上了单元楼,水电暖全供上了。是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过上了现在的好日子。”村民曾世德讲述着自己眼中照金村的点滴变化。

  曾世德口中的变化,是铜川市易地扶贫搬迁的一个缩影。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铜川累计实施易地扶贫搬迁4680户14140人。60个移民搬迁安置点水、电、路以及卫生室(院)、体育健身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全部到位,幼儿园、义务教育学位供给充足,适龄学生实现全部入学,基础设施条件和公共服务大幅改善。

  要安居更要乐业

  移民搬迁过程中,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成为铜川各级党政领导关心的重中之重。

  1月5日,记者走进铜川市印台区北城箱包厂,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地忙碌着。34岁的易地搬迁户王粉丽正在缝纫机的“哒哒”声中,熟练地给拉链压线。“我家原先住在印台区阿庄镇,通过移民搬迁工程我住进金山水岸小区的安置房,当时心里有些愁,农民搬到城里住好是好,可是没有收入来源靠啥生活呀?”

  王粉丽是印台区阿庄镇西沟岭村人,全家5口人,过去一家住着简陋的民房,仅靠几亩薄田和丈夫打零工维持生计。2015年,她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近年来,通过国家扶贫政策和自身努力终于脱贫摘帽。去年9月,王粉丽一家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在金山水岸小区有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没想到楼下的社区就有工厂,既能照管家里老小,又能就近上班,政府安排非常贴心。”王粉丽高兴地说。

  截至目前,铜川市已累计建成50家社区工厂,直接吸纳就业1244人,其中贫困劳动力314人,人均月收入1500元以上,全员生产时预计能吸纳劳动力4000人左右,年产值预计3.5亿元,有力促进了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充分就业,实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全市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6913元增长到2019年的10229元,增幅连续5年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腰包鼓了,精气神足了,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明显增强,铜川已连续4年荣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特色产业托起小康梦

  产业发展既是实现高质量脱贫的基础,也是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支撑。

  1月4日,记者走进耀州区庙湾镇柳林村新建的香菇棚,只见一个个菌棒整齐地排列在铁架上,一朵朵香菇像小伞似的散落在各个角落,散发出阵阵浓郁的香味。基地的工人们正在忙着采摘,双手在菇架上来回穿梭,一派忙碌景象。

  “我们正在出今年的第二茬菇,每天能出6000多斤鲜菇。按照目前情况,这茬菇在5万斤左右,不仅产量好,销量也很好。”蔡河村香菇种植基地负责人谷瑞娜介绍。

  有了好产业,不仅脱贫有奔头,老百姓的好日子更有盼头。通过建设香菇小镇,2019年,全镇农业年产值1.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191元。今年初,制成的香菇菌棒出口远销韩国,获得了国外市场的肯定和赞誉。

  近年来,铜川市突出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变“输血”为“造血”。引进并培树了新希望、海升集团、宏伟兔业、陕西红星美玲乳业等一批龙头企业,扶贫产业基地从2015年的58个增长到目前的934个。在贫困村共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686个,合作社注册商标117个,进行农产品质量认证的合作社112个,促进发展和带贫益贫作用日益明显。359个村全部成立了村集体经济组织,50%以上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万元,黄埔寨村和偏桥村典型做法在全省推广,后进变先进的南雷村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突破千万元。

  告别贫困,逐梦小康。近年来,铜川市上下同心协力、尽锐出战,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贫困群众收入明显增加,贫困村基础设施持续提升,实现了全市高质量整体脱贫。2019年,全市3个贫困县已全部摘帽,174个贫困村已全部达标退出。5年铜川市累计脱贫15625户46541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通讯员 幸莉莉 本报记者 袁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