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两市贸易中心成就大唐繁荣
根据考古发掘的成果,与东市一样,西市遗址南北1031米,东西927米,有南北向和东西向均宽16米的平等街道各两条,四街纵横交叉成“井”字形,将整个市内划分成9个长方形区域。
“因为唐代时期,政府不允许在市以外的地方开办商店和作坊,东、西市就成为集中的贸易中心,什么生活用品、装饰品甚至奢侈品,只能到这两地买,后来买东西就成为购物、交易的代名词。”龚国强说。
再谈到东、西两市的区别,龚国强介绍,“就好像今天北京的王府井和西单,都是两个重要的贸易中心。”不过东市由于靠近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周围坊里多皇室贵族和达官显贵第宅,诸州、藩镇的驻京机构州邸或进奏院(也就是现在说的驻京办事处)分布于东市附近,市场经营的商品,多为上等奢侈品,以满足皇室贵族和达官显贵的需要。
而西市距离唐长安丝绸之路起点开远门较近,周围坊里居住有不少外商,从而成为一个国际性的贸易市场。这里有来自中亚、南亚、东南亚及高丽、百济、新罗、日本等各国各地区的商人,其中尤以中亚与波斯(今伊朗)、大食(今阿拉伯)的“胡商”最多,他们多侨居于西市或西市附近一些坊里。
“但这些大部分说法都是根据文献记载的,是否准确我们也无法考证,但此次东市出土的遗物中,一块虹化玻璃残片,这是一种表面有镀膜的玻璃,并非唐代我国制造的玻璃,应该是沿着丝绸之路而来的外国玻璃器皿残片,所以东市也是有对外贸易的。”龚国强说。
根据史料记载,东市内当时除了店铺外,最中间的地方还设有管理机构和中央派驻机构。“因为市场规模庞大,店铺数量居多,所以为了保证正常的交易秩序,当时不仅设立了市署这样的市场管理部门,还设立了平准署,常平仓等。”龚国强介绍,所谓平准署,就是市场上的价格杠杆,主要是监测监督,而常平仓则是调节物价的粮仓,是南方的粮食运过来堆放于此,到荒年的时候,防止商人囤积居奇,用来平抑粮价。
东市和西市各在朱雀街两侧相同的位置,左右对称,各处在皇城外的东南方和西南方,占地面积大致相等,都是大唐的经济贸易区,铸就了大唐的繁荣盛世。
城市建设与考古并不矛盾
根据考证,在本世纪初期,东市遗址所在的区域,还都是一片棚户区,然而近几年来,西安市区内的建设吐火如荼,早已一改多年前的面貌,没有一处不高楼林立,这给考古挖掘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如今东市能发掘的区域基本已经没有了,在现有的发掘区域北边,靠近太乙路、友谊路口的一块空地,是仅存的一块区域,后期我们将会进行挖掘。”龚国强说,可以算得上是抢救式的考古工作,保护一点是一点,再不保护的话连这一点都没了。
而对于进一步的挖掘保护,李春林则认为,“我们也一直与西安市政府、市文物局进行协调,希望能给考古人员一个工作的条件和空间。”
“把重要的地方保护起来,其他地方盖高楼、搞建设做什么都行。”龚国强希望尽可能的在仅存的区域多发掘一些文物,日后建个博物馆之类的,也是大唐文化的一种传承,“日后再提起西安,那我们遗留下来的不仅就是大小雁塔、明德门之类的,还有大唐东市。”
文/图实习记者李梦倩
(编辑:wsx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