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中,白雪松金句频出节目中,白雪松金句频出

  1月10日央视20:30档,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开启了西安碑林博物馆专场,石台孝经、昭陵六骏、颜氏家庙碑3件国宝华彩亮相。“所谓林子大了,什么碑都有”“谦虚点说,全宇宙已知范围内收藏名碑墓志第一多的地方”“有时候上班感觉像上朝”……在节目中,与著名演员李乃文一同守护石台孝经的西安碑林博物馆讲解员白雪松金句频出。1月11日,“碑林讲解员说常因工作自豪到起鸡皮疙瘩”话题冲上热搜。

  石台孝经藏着一个“彩蛋”

  “西安碑林博物馆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刻及其他分类号第一号,也是全宇宙已知范围内收藏名碑墓志第一多的地方,在这4000多方碑石中,只有一方碑放在碑林的中轴线上,那就是石台孝经,它也是迎客第一碑,是碑林空间上的原点和时间上的起点。”1月11日,被无数网友“圈粉”的西安碑林博物馆讲解员白雪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石台孝经的碑首雕有三重卷云华盖,碑座三层石阶周围均有精美的线刻图案,寓意此碑顶天立地,孝是天地间最可贵的道德品质。

  石台孝经被称为“第一碑”不仅是因其造型气派,还因此碑“集三帝于一身”,唐玄宗李隆基作序、注解并亲自书丹;唐肃宗李亨撰写了碑首的16个字;碑文的核心内容则出自“文帝”孔子所撰写的儒家经典著作《孝经》。“孝者德之本,教之所由生也,故亲自训注,垂范将来。今石台毕功,众卿之善职,览所进本,深加用心”这段话是唐玄宗李隆基为石台孝经题写的,意思是: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也是教育的源泉,所以我亲自书并作注,希望后人能发扬光大……

  在央视《国家宝藏》节目现场,白雪松还抛出了一个“彩蛋”。他说,在石台孝经碑的顶端,九宫格上面东西南北各有一座高浮雕的山峰,它们代表的是五岳中的四岳,而中岳被中间的方形石台所替代。那么,什么才能取代中岳呢?只有大唐帝都——长安,李隆基想的是在这九州、三台、五岳笼罩之下的中原大地,他都要以孝治天下,唯有此,天下才能长安。

  上班感觉像“上朝”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历史上对碑林进行过多次整修,近代以来西安碑林最大的一次整修在1937年至1938年进行,由建筑学家梁思成对整修方案予以具体指导,为今日碑林格局打下了基础。其中的石台孝经碑亭照旧翻新,并将地面挖低,使3层台基全部显露,柱间改为栏杆,这一形式一直沿用至今。

  谁也没有想到,石台孝经碑在西安碑林放置了数百年后,竟然从中又发现了新的宝贝。1973年,文物专家在对石台孝经碑进行修缮时,在石台孝经的缝隙中,意外发现了宋金时期木刻版画《东方朔盗桃》和怀仁集王圣教序碑整幅南宋拓本,以及宋金时期钱币等其他文物。其中的怀仁集王圣教序碑南宋拓本已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我有的时候上班感觉像上朝,尤其是走到石台孝经旁边,右边是右将军王羲之、鲁郡开国公颜真卿,左边是太子少师柳公权、张长史草圣张旭,全世界居然真的有这么一个地方,能把中国几千年来诞生地几乎所有的书法家‘一网打尽’,我们还有元朝皇帝的圣旨,明朝嘉靖皇帝的宸翰,还有康熙、雍正、乾隆的碑石,乾隆的碑石不能进屋,屋里面有点挤,只能放在室外。”白雪松说,第一展厅有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唐代教科书“开成石经”,650252个字,114方碑,1100多年过去了,一碑不少,都在碑林,还有秦朝宰相李斯给秦始皇歌功颂德的峄山碑……这是我们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宽厚的肩膀,就是让我们踩在上面,哪怕能稍微省一点点力气。

  讲解石台孝经上万次 每一次都不一样

  “在碑林做讲解没有固定讲解词,如果有喜欢历史的游客来了,我就给他讲,为什么石台孝经李隆基的字这么漂亮。石台孝经碑刻于745年,正是李隆基心情最好的时候,年初大唐跟回鹘(纥)联手灭了突厥,从此大唐北方最大的敌人烟消云散,而在爱情上,杨玉环就是在这一年被封的贵妃,事业爱情双丰收,心情倍儿棒,字当然写得更好了。有的时候一家三口来了,我就不讲历史了,讲孝经的内容,‘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你一定要爱惜自己,这是孝的开始,孝的终极目标是什么?‘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我们做一番事业,让爸妈为我而骄傲。”白雪松坦言,自己大学毕业后就来到碑林博物馆做讲解,近十年来,每一天都讲上几次石台孝经,估计讲解了上万次,每一次都不太一样。

  走进西安碑林博物馆,从秦朝宰相李斯的峄山碑看起,东晋的王羲之,唐朝的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徐浩、张旭、怀素,宋朝的苏东坡、黄庭坚、宋徽宗赵佶,元朝的赵孟頫,明朝的董其昌、祝枝山,清朝的刘墉、铁保……“我在碑林走一走就会经常发现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刚才说的这么多人都是我们的同胞,一千多年过去了,碑还在那,我居然跟这么牛的人流着一样的血,有一样的价值观,真的是为中国人自豪。”“希望我能活到100岁,那时候,碑林刚好1000岁,我就算是爬着,也要去看一眼,那时候的碑林一定比现在更好。”白雪松满怀深情地说,“来到碑林你会看到,中华文脉从未断绝,中国书法一直绵延,身为中国人的一种自豪感是从内而外的,这也是自己能在碑林待那么久的一个原因,待不够,也看不完!”

  本报记者 赵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