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元阁遗址考古现场(资料图片)朝元阁遗址考古现场(资料图片)

  10月10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为配合唐华清宫朝元阁的维修保护工程,2018年8月,该院组织考古人员对朝元阁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出唐代、元明等时期大型夯土建筑基址一处,出土经火焚后的地袱、立柱及排列有序的石柱础、莲花纹瓦当、带字瓦、铺地砖、手印纹砖等。

  朝元阁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镇骊山西绣岭第三峰顶。唐玄宗尊道教,崇尚长生不老之术,梦寐以求得道成仙,希冀朝见玄元皇帝得道,于天宝二年(743年)建朝元阁。据《旧唐书》记载:“天宝七载(唐玄宗)以玄元皇帝太上老君降于朝元阁,令改为降圣观,塑老子玉像于阁内,供百官朝拜。”玄宗又下令在阁内画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等五位皇帝像以作陪祭。朝元阁相当于李唐王朝的家庙,玄宗时期,除祭祀外,也作为登高远望、郊游的休息之处,得到了许多达官贵人和文人墨客的青睐,留下了无数的赞美之词。安史之乱后,朝元阁逐渐荒废,北宋时朝元阁已毁废。

  “ 朝元阁遗址为一处依山而建的大型夯土高台建筑,目前已发掘面积达850平方米。清理出唐代、元明等时期大型夯土建筑基址一处,出土经火焚后的地袱、立柱及排列有序的石柱础、莲花纹瓦当、带字瓦、铺地砖、手印纹砖等。”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考古项目负责人邢福来介绍,清理出的夯土台基坐北朝南,长方形,东西长22.6、南北宽15.5-16米、高5米。

  此次考古发现,唐代地面普遍为夯土,中部偏东有边长6米,现存高90厘米的夯土台。此台深入地面以下,整体高1.9米。东西两侧被后期用以安装地栿(栏杆的阑板或房屋的墙面底部与地面相交处的长板,一般有石造和木造两种)的沟槽及柱础石坑破坏,顶部与后期地面持平。西部台阶式回廊外柱石间保留有地栿的痕迹。从柱石观察,北部回廊为面阔5间的建筑。后期建筑基址(元明时期)整体向西移动约50厘米,坐北朝南,面阔3间,进深3间,柱石、火焚后的地栿、部分立柱也保留了一部分。柱石基本为唐代柱石再利用。清代建筑从基础看也是一组面阔3间、进深3间的建筑。从发掘情况看,最迟在宋代,朝元阁东西两侧台阶式回廊、北部回廊已荒废不用,逐渐被填埋。

  “通过发掘,我们能初步判断出唐代朝元阁是一组结构复杂的大型建筑。主要组成部分有高大的夯土台、左右两侧台阶式廊道、北部廊道、西侧夯土、顶部建筑、建筑内部夯土台等部分构成,结构较为完整。整体建筑应该至少有三层屋檐。”邢福来表示,朝元阁是唐代华清宫主要建筑之一,是盛唐皇家依山而建的大型建筑,也是骊山上规模最大的建筑,其建筑风格、建筑结构等,对后代楼阁式或殿堂式建筑具有重要的影响,它的发掘无疑对研究中国大型建筑的结构、布局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提供了珍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