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网讯(记者 贺桐 李媛 陈嘉伟)今天(6月20日)下午,省政协举行“教科企业融合发展”月度协商座谈会。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是“十三五”规划的灵魂,其中创新是核心,创新包括的涵义很广,就经济增长的动力而言,重要的是科技创新,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商用化,形成新的增长点。近年来,陕西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科教大省潜能正在聚集释放。

  省政协常委、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张玉明在调研中发现,科技大省经济小省的“陕西现象”还没有真正得到改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中试的重视不够,出现了所谓的“中试空白”现象。

  中试是中间性试验的简称,它是产品正式投产前的试验,是产品在大规模量产前的较小规模试验,是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必要环节,成果产业化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中试的成败。高校对于填补“中试空白”并不是无所作为,但主要是靠企业。我国的国有企业对于科技成果的转化缺乏热情和动力,这正是造成“中试空白”的症结所在。科技成果经过中试,产业化成功率可达80%;而未经过中试,产业化成功率只有30%。

  “为了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在全国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必须加强中试工作的引导和支持。”张玉明说,首先要加强中试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引导研发型企业认识到中试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同时,对不同的行业,要制定不同的中试规范和要求。中试的范围是指经初步技术鉴定或实验室阶段研试成功的科技成果,为验证、补充相关数据,确定、完善技术规范(即产品标准和产品工艺规程)或解决工业化、商品化规模生产关键技术而进行的试验或试生产阶段的产品。

  其次,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相关科技单位开展中试工作,设立相关项目和中试资金。研究制定重大科技成果中试专项和省级科技成果中试基地管理办法。

  此外,还要建立中试基地或生产先导中心。高校与高校之间,高校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可以建立行业性的中试基地,也可以建立政府或民间形式的中试机构,这些机构承担样品生产、技术鉴定、小批量试制、产品鉴定等一系列工作。对投入大,技术难度高,有重大国家需求的行业,如半导体产业,应该在资金、装备条件与技术支持,建立陕西半导体技术先导中心,对科技成果进行成熟化处理和工业化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