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前,省环保执法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渭河干流水质时,局长马小现说:“整体上,渭河陕西出境断面化学需氧量接近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氨氮大到三类水质标准,优于国家考核的四类水标准,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但个别污染物断面不降反升。”连续两天,记者跟随省环保厅,实地走访了渭河11个一级支流和排口,对现状有了更直观了解。

  皂河入渭口舀了一勺挺清澈

  驱车近一个小时,记者来到位于草滩的河入渭口。河全长35.7公里,源头位于长安区杜曲街办新村。源头水是该村的生活污水,流经长安、雁塔、高新、沣东、未央、经开等6个区后,于草滩农场汇入渭河。作为西安市主要排污渠,这里接纳了西安市60%以上的生活污水。

  站在桥上,记者发现,并没有想象中的恶臭味。这时,一旁的工作人员却说:“当时都没想过河能整治好,我们可是把这叫‘渭河癌症’,没想到现在水质变这么好。”见到记者有疑惑,工作人员用绳子吊着一个小桶,舀了一桶水,肉眼看去竟然是干净的。

  “生态治理污水,让水变得更加清澈。我刚来那会,这里是个大沙滩,水又脏又臭,特别是夏天,就走不到跟前去。现在的变化太大了。”河人工湿地管理站工作人员潘中善说。

  河水是咋变清的?工作人员介绍,以往沿岸污水处理厂能力不足,大量污水只能直排河。新建污水处理厂后,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

  临潼区田市干沟垃圾遍布河湾沟渠

  记者乘车颠簸了好一阵,在一个村子里找到了田市干沟。这里,是环保厅工作人员口中“西安市辖区内污染最重的排口”。根据检测出来的结果,与去年相比,这里的化学需氧量浓度为516.5毫克/升,超标9.33倍。

  离水体大约10米远的地方,就能隐约闻见臭味。离水越近,看到垃圾越多。瓶子、塑料袋、包装纸……挤在本就不宽的河湾沟渠里。“我们分析,由于村子的生活污水,树叶等在水中发酵了,才会造成这样的味道。”

  渭南高新区市政排口有灰色絮状物

  在渭南市高新开发区辖区内的渭南市政污水排口,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杨胜科对着水观察了一会说:“水质不行。”记者凑上前去,隐约能闻到一股臭味。只见杨胜科从随身带着的实验工具中,拿出一个烧杯。将打上来的水倒在烧杯里。刚开始没什么不一样,过了大概15秒时间,杯底出现了明显灰色絮状物。

  杨胜科告诉记者,他今年来这里测量过两次。和2014年相比,化学需氧量增加了一倍,和国家标准比起来,超标了0.78倍,直接影响了沙王渡断面的水质。

  渭南高新区环保分局副局长焦成文解释:“卫华的工业排水和渭南8万多人生活污水都要从这里排走,每天大概5万多吨。现有污水处理厂只能收集处理3万吨,剩下有2万吨溢出。”

  “排放”“达标”

  其实环环相扣

  省环境执法局执法监督处副处长冀武介绍,渭河治理其实是一环套一环的:“一些重点支流和排口若达标排放,将有助断面达标。比如,玉川河和临河如果达标,可以实现渭河西安段污染浓度最高的新丰桥断面化学需氧量达标,氨氮指标也有较大改善;田市干沟和渭南市政污水排口达标的话,可以使下游沙王渡断面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均达标。”

  冀武介绍,下一步,环境监管部门将进一步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记者 石喻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