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抑郁、厌学……越来越多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消息涌入人们视野。这些年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小学学生存在抑郁、焦虑、睡眠问题等多方面心理问题,需要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和警觉。本该快乐成长的青少年儿童,却也尝到了“愁滋味”。
那么,造成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有什么?怎样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呢?请听听心理专家怎么说吧!
(一)
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多方合作。在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各方当中,教师和家长学生身边的重要角色。
1.学生的情绪问题常常与学业压力密切相关
学业的挫折可能触发青少年的抑郁、焦虑、挫败感、自卑等情绪。如果他们没有有效的情绪调节途径,同时还受到外界的负面批评和指责,问题可能会逐渐升级,演变成抑郁、焦虑状态,甚至更为严重的抑郁症、焦虑症。
目前,全社会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逐步提高,心理服务网络在不断完善,各省市已相继要求学校设置心理健康必修课,并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增加关于人际关系、情绪管理、自我成长、生涯发展等方面的选修课程,提供形式多样的团体心理辅导和心理文化活动,以便更好地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
2.青少年的不合理认知常常和家庭教养方式有关
在探寻青少年情绪问题背后的原因会发现,青春期正处在在心智发展不成熟的时期,家庭是他们的启蒙和后盾,尤其遇到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家庭中学到的应对方式将成为他们日后遇到其他问题时的参考。
如有的父母习惯指责,时间长了,孩子以后碰到问题就会首先想到把责任和过错推给别人,这并不利于孩子以后的工作和交往。这样的父母也会在孩子心里种下一颗“自我怀疑”的种子,遇事会更容易纠结、退缩、自我攻击。因此塑造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二)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只关注如何解决问题,更要关注如何避免问题的发生,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面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应这样应对:
1.关注青少年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
当前的教育形式下,教师和家长都容易被孩子的成绩、行为表现等吸引注意力,较少的关注到孩子隐藏的心理需求。在生活中可以多跟学生沟通“你的感受是什么?想法是什么?决定是什么?”
有一本书叫做《情绪瓶子》,书中教我们像化学家一样在瓶子里组合不同的情绪,在调配情绪的同时,体会每一个感受词“开心、高兴、难过、愤怒、焦虑、失望、自信、好玩……”并对照生活事件,详细描述情绪感受是什么,此刻的心情是这里面的几个,逐渐建立觉察情绪的意识。
2.将当前的教育和学生未来的发展联系起来,理解青少年的压力感受
在当代成年人普遍压力程度居高的情况下,学生读书的无意义感也逐渐加重,前段时间北大学生“空心病”问题引起了很多人的思考。在互联网背景下,学生学习的同时,每天都会关注到社会的实时发展,他们的学习方式和思路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必然会思考知识的应用和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很多家长喜欢告诉孩子“你现在只管读书,其他事情不用操心。”这显然是不现实的,这违背了孩子本性中对世界与环境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将生涯规划内容纳入到每个学生的每一科、每一天。可以更多以开放的态度与孩子畅谈未来,给予青少年成长的动力。
3.以德育人、以爱育心
快速变化的新时代需要有不变的元素来建立学生内心的稳定秩序。学校教育要以德为本,教师评价学生时要以德行为重,而不仅仅是以成绩来评判学生。家庭教育要用爱润心,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在爱的基础上教育,一旦看到孩子的疑惑和不满,就需要及时地向孩子表达爱的心意。
青少年只有对德和爱这两个元素有着坚定的信念,才能在生活中保持初心,才能在漫长的迷茫期后找到方向。
帮助中小学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培养积极乐观、坚强自信的健康品格,让每个孩子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促进社会携手共进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