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网讯 一把两元钱的挂面,吴堡人如何靠它花式赚钱?又是如何在遭到拒绝后找到更大的市场,最高一斤卖出20元?一根根挂面虽细,却根根空心,蕴含着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手艺。一把把挂面虽价格不高,却成为了富裕一方的地方产业,带着吴堡人走上了增收致富路。
即日,吴堡手工空心挂面在CCTV-17《共富路》栏目播出,通过介绍三位农户做挂面创业致富的故事,向世人揭秘了吴堡县如何把小挂面做成大产业的生动实践。这也标志着吴堡挂面第八次登上了央视电视台的大舞台。
挂面意外走红 吴堡人迎来“幸福的烦恼”
早在10年前,吴堡手工空心挂面还只是当地的一种小吃,在外没有名气,做出来只能在县城消化。2014年4月,吴堡挂面在央视《舌尖上的中国》播出,让吴堡挂面一夜成名,迎来了华丽的蜕变。
节目播出后,短短一个月时间,超过以往一年的订单量涌向吴堡,而这突如其来的“爆火”却成为吴堡人“幸福的烦恼”。制作挂面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还得看老天爷的脸色,三伏天湿气太大,挂面难以晾干,100斤面粉只能做出来50多斤挂面,做不出来挂面便无法完成数量庞大的订单。如何借着一夜“爆火”的这股东风把挂面做大做强,成了摆在吴堡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为了让挂面在三伏天正常量产,一位名叫张彦兵的挂面户开始了自己的潜心研究,在反复尝试中消耗掉了约30袋面粉之后,终于研究出了黄金配方。“一斤面粉,25克盐,5.5两水。”张彦兵调整了夏季制作挂面的盐水比例,又在盐水和醒面时间上找到了规律,把以往24小时的做法缩短到12小时。
找到答案的张彦兵没有自顾自地生产,而是将配方广为流传,这一举动帮助吴堡县的挂面产量翻了约两倍。为此,吴堡县政府奖励张彦兵2万元创新奖,他干劲儿十足,又研发出菠菜、胡萝卜、艾草、鸡蛋、南瓜、豆面、藜麦、苦菜、韭菜、西红柿、青菜等特色挂面,让顾客吃得更健康、更放心,成为吴堡挂面“大师”们中的佼佼者。
解锁花式吃法 挂面也能登上大雅之堂
节目播出一年后,挂面的热度有了明显的收缩,但吴堡挂面户却从过去的30多户暴涨到200多户,再加上产能的提升,吴堡手工空心挂面拿得出货却没有了市场,一度陷入滞销的窘境。
“没有人找上门来买,我就主动出去找销路。”挂面走红后,马虎雄和他的妻子专心做起了挂面。面对挂面没有订单上门这一现状,马虎雄决定带着挂面去县城里找销路。一次偶然的机会让马虎雄有了灵感,“饭馆里人流量大,对食材的需求量也大,要是能和城里的饭馆达成长期合作,挂面也就不愁卖不出去了。”
带着美好的遐想,马虎雄找上了餐饮店的负责人,没想到却因“挂面没档次”被直接拒绝。马虎雄偏不信邪,一回到家就和妻子在厨房里捣鼓了起来,决心要让挂面也上一回档次。
一星期后,马虎雄再次找上了餐饮店的负责人,这一次的结果让他惊喜万分。看着摆在桌子上的炸挂面、挂面披萨、凉拌挂面等10多道菜品,餐饮店的负责人尝了几口,当场就和马虎雄达成了合作,一个月帮助他销售300斤左右的挂面。
如今,马虎雄带着挂面走出了吴堡,与多家周边县城的餐饮店合作,挂面的生意越做越大,他不仅为自己的挂面找到了销路,还带动更多经销商来吴堡收购挂面,拓宽了吴堡挂面的销售渠道,许多挂面加工户也因此受益,户均年收入最少在8万元。
披上华丽外衣 挂面成功冲向高端市场
挂面爆红后,吴堡人看到了挂面背后更大的商机,霍耀平便是其中一员。与其他人不同的是,霍耀平把目光牢牢锁定在了大城市的超市里面,决心将吴堡挂面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挂面质量参差不齐,挂面产能严重不足,甚至连密封的包装都没有……”一位来自深圳的采购商提出的一系列问题,让霍耀平找到了突破家庭作坊模式,走标准化、规模化挂面生产的新路子。
“闭门造车的思想根本做不大产业,要想进入大市场,就得贴合市场,用市场的高标准、高要求做好产品。”坚定了方向的霍耀平在2016年投资约600万建起了一座挂面厂,让吴堡的挂面正式进入了标准化生产阶段,一天的产能可达5000斤,把吴堡挂面成功打入了深圳的市场。
为了满足大城市群众的快节奏需求,霍耀平还研发类似于螺蛳粉的酸汤挂面预制品,让它更便捷、更年轻地走向全国各地,受到更多人的喜欢,一袋一斤装的挂面在深圳可以卖到20多元。今年,霍耀平又把目光放到了国外,目前他正与加拿大的一家华人企业洽谈,希望能把吴堡挂面带出国门、走向世界。
现在到了吴堡县能看到家家户户做挂面、男女老少吃挂面的现象,他们还经常举办大小赛事吸引外地游客来当地做挂面、吃挂面,让吴堡挂面热度不减,老百姓们靠着这门手艺重拾“金饭碗”,空心挂面有了“实心”财富。
谈及吴堡挂面未来的发展思路,吴堡县委书记杨政表示:“我们要坚持两条腿走路,不仅要将老祖宗的手艺继续传承下去,更要做好发展和创新,把吴堡挂面产业作为支撑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全力推进挂面产业做大做强。”(通讯员 韦江江 张家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