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蚂蜂窝旅行网联合新闻平台界面共同推出“旅游蜂向标:全球热门目的地TOP100”评选,西安入选境内旅游目的地“十强”,这已是西安多年蝉联十强殊荣。仅2016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5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00亿元,旅游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8.82%,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获得这些成绩的背后,得力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特别是西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指出要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加快推进最具东方神韵的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加大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升西安旅游的品质和内涵,助推全市旅游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明晰战略

  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

  “真没想到西安变化这么大,以后还要多来看看!”提起来西安自驾旅游的经历,江苏游客陈志峰忍不住竖起大拇指“点赞”。

  7月中旬,陈志峰带着一家三口来西安旅游。他们前往兵马俑途中,由于对路线不熟悉,陈先生驾车一直在临潼城区打转,情急之下看到路边“旅游警察”的岗亭,连忙上前求助,热情的西安旅游警察不仅一直驾车护送到目的地,还贴心地送上临潼旅游地图,这让陈先生特别感动。随后的游览中,西安整洁干净的马路、井然有序的旅游秩序,以及景区内洁净卫生的厕所都给陈先生一家留下深刻印象,“以后我会多宣传西安,让更多的外地人了解西安旅游。”

  事实上,随着市委、市政府启动了大西安全域旅游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努力把城市整体作为功能完备的旅游目的地来建设,西安旅游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根据规划要求,我市明晰发展战略和空间格局,按照“多规合一”的思路,把旅游元素融入经济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通过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推动从景点旅游模式转变为全域旅游模式,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

  与此同时,坚持创新驱动,在市级层面成立了旅游工商分局、旅游巡回法庭,加快组建旅游发展委员会和旅游警察,西安市还获批国家旅游局第二批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加强政策引导,市政府出台了《西安市关于促进旅游投资与消费的实施意见》《西安市加强户外田野旅游活动安全管理实施意见》,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政策保障。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动旅游市场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鼓励扶持旅游企业做大做强。

  示范带动

  全域旅游引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每到周末,在蓝田县的山野深处、田间地头,到处都能看见挂着“陕A”牌照的车辆,无论是踏青赏花、纳凉避暑、登山探幽、泡汤滑雪,还是采摘农副产品、体验农家生活,蓝田都已成为西安及周边市民的首选。如今,全域旅游产业发展已成为引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综合性新兴支柱产业,蓝田县通过采取“全民共建+全民共享”发展模式,促进县域旅游突破性发展,其经验受到国务院办公厅的通报表扬。

  距离蓝田县不远的临潼区,2016年初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成为带动西安全域旅游的典范。通过创新机制,全力推进旅游“1+3”;区域联动,加快旅游综合开发;瞄准“旅游+”,深化产业融合;智慧旅游,实施“互联网+”行动等举措,临潼旅游走上快车道,2016年临潼各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775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29.64亿元,旅游总收入57.14亿元,分别占全区生产总值的16.2%、31.2%。

  不仅如此,户县、长安区也积极启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的创建工作,通过立足重点突破,加强示范带动,全市按照全域旅游的标准和创建导则,全力推进。

  项目带动

  加快旅游产品结构转型升级

  今年5月,随着《西安市2017年旅游业发展重点工作》正式印发,我市全域旅游走向快车道,2017年我市旅游业发展重点抓好8项工作的同时,将完成接待海内外游客1.62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380亿元以上的目标。

  与此同时,我市突出项目带动,加快产品结构转型升级。坚持“项目为王、项目为先”理念,2016年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确定重点旅游在建项目42个,完成年度总投资64.3亿元,今年重点推进临潼兵马俑大景区等49个重点旅游项目。

  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使传统观光型产品朝着体验化、精品化方向升级。坚持走观光旅游与休闲度假旅游并重的路子,加快秦岭北麓和渭河西安段两个休闲度假带建设。大力实施“旅游+”行动,推进旅游与文化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加快培育旅游新业态。加强与华侨城、万达、宋城、华夏文旅集团的合作,大力推进以曲江新区投资平台及合作项目、沣东华侨城大型文化旅游综合项目、秦岭华侨城国家级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碑林华侨城兴庆宫城市文化客厅综合项目、小雁塔历史文化街(片)区建设项目、渼陂湖文化生态旅游区项目等重大项目和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建设,打造“文化+旅游+城镇化”大平台,增添市场活力,拓展西安旅游发展格局。

  完善基础设施

  大力提升优化旅游服务环境

  作为著名的旅游城市,我市深入实施“旅游国际化行动计划”,创新营销渠道,以境外通航城市为重点,设立“西安之窗”旅游推广中心,巩固并拓展欧美、东南亚、港澳台等客源市场。着力推进丝绸之路沿线城市旅游合作,牵头成立“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合作联盟”。坚持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并重,突出高铁沿线和周边城市旅游推介,借助2016央视春晚分会、中秋晚会和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等,开展节事营销。2016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33.88万人次,同比增长20.9%,实现旅游外汇收入9.07亿美元,同比增长20.4%。

  同时,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大力实施“互联网+”战略,加快西安旅游大数据中心建设,在全市4A级以上景区推进WIFI全覆盖,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加大国际航线开拓力度,西安成为西北首个72小时过境免签城市;构建西安及周边地区旅游交通大格局和方便市民游客出行的旅游公交网络。加快市民游客服务中心、旅游集散中心、旅游标识系统以及自驾游露营地建设。大力开展“烟头革命”“厕所革命”和“行政效能革命”,全面优化旅游服务环境,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尤其是针对“厕所革命”建立“所长制”,推进旅游厕所向城市公厕拓展,在所有A级旅游景区建设第三卫生间,两年内完成国家旅游局“厕所革命”三年任务,荣获全国“厕所革命”综合推进先进单位。

  近年来,我市还大力开展旅游服务环境提升年行动,重点打击 “黑车”“黑导”“黑社”,开展整治“不合理低价游”专项行动,全面整治“一日游”各种乱象,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同时加强旅游诚信建设,面向全社会发布旅游企业“红黑榜”,大力开展文明旅游,促使我市旅游市场秩序日益规范,旅游环境不断优化。

  记者 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