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我,为什么要通过捡废品的方式去资助贫困学生?因为我是党的人,应该关心那些有困难的人。为了多捐点钱,我才选择捡废品。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我要把晚年的余热和有限的精力,无私地奉献给党和人民。”在葛长江老人的日记里这样写道。在拾荒近10年的时间里,老人行程约25000里,走出了一个“新长征”。
拾荒10年行程25000里
老人走出“新长征”
寒来暑往,多少个春去春来,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刮风下雪,在长春欧亚车百商场附近,垃圾箱旁、大街小巷,总会有一个身穿军装的老人在拾废品、捡瓶子。从2003年起,80岁的葛长江开始在街头捡拾废品,只为了更好地扶贫济困,捐资助学。近十年中,葛长江用他坚实的脚步、辛勤的汗水,行程约25000 里,拾废品2万余公斤,饮料瓶7万余个,捐款12万余元,帮助了4个困难户、16名困难学生。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不能眼看着个别孩子因家庭贫困而不能读书。尽管我一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只要我还有一口气,能帮一个是一个。”葛长江总是这样说。
拾废品的收入
必须“专款专用”
2003年,长春市朝阳区委老干部局提倡每位老同志至少帮助一名贫困学生,与之结成对子。葛长江第一个报了名。老人帮扶的第一个学生是崔小妹——乐山镇中心校的学生,品学兼优,家庭困难。孩子的父母都是残疾人,在崔家看到的场景让老人心酸。第一次去,老人留下身上仅有的850元钱。葛长江觉得单单支援孩子一点儿钱还不够,根本的是帮助这个家庭脱贫。他给崔家出主意,在自家地里种点儿能产生效益的作物。为此,葛长江不辞辛苦地跑了好几个乡镇学习考察,买来种子,帮着种上。之后的几年里,崔小妹的书念得很好,家境也大有好转。“我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成为有用之才,报答葛爷爷;还要像葛爷爷那样,帮助念不起书的孩子上学。”
怎样帮助更多孩子呢?用自己的离休费?然而葛长江家中并不富裕,孙子孙女的学费还需要自己赞助,仅靠自己的离休费怎么够用?直到有一天,葛长江和一位回收废品的人攀谈时受到了启发,压在心头的难题豁然解开。
自此以后,每天清晨,葛长江都早早起床,穿上军装,哼着军歌,夹着袋子,手持挠钩,意气风发地出门了。接近中午,依然唱着军歌,满载而归,那神采跟当年挥师凯旋很相似。然后要做的就是分类、整理。下午,太阳刚刚偏西,他又出发了。随后,依然是分类、整理、装袋、打捆、出售。晚上,看完央视的《新闻联播》,老两口坐在床上数钱、记账。老人拾废品的收入“专款专用”,家里不管多么急需用钱,都坚决不得挪用。
最后的嘱托
捐出一部分抚恤金
2011年上半年开始,由于身体状况,葛长江只能断断续续地出来捡废品了。即使这样,他依然早早地准备好了5000元钱,让女儿送到老干部局,请转交中央组织部,作为纪念建党90周年的特殊党费。同时他还惦记着汶川那200多名孤儿,计划在孩子们毕业返乡之前,安排一次欢送宴会。
2012年2月,葛长江病情恶化住进了医院。一群受资助的孩子在老师的陪伴下来到葛老病床前,他们手捧鲜花,把1000只纸鹤撒在爷爷的病床周围,祈祷这位好心的爷爷转危为安。葛长江的女儿拿出一沓红包,一一递到孩子们手上:“爷爷早已为你们准备好了新学期的学费……”
“如果我死了,拿出一部分抚恤金捐给孩子们,让我最后为他们做点儿事。告诉孩子,长大后要好好报答党和人民的养育之恩啊!”——这是葛长江最后的嘱托。2012 年3月2日13时57 分,葛长江老人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在许许多多贫困的受捐助人的心里,葛长江老人慈祥的笑脸、高大的身影依稀浮现在眼前。
长江爱心助学基金
已达到221139.1元
为了继承葛长江的遗志,发扬老人的精神,长春市朝阳区委宣传部、朝阳区文明办于2012年3月30日成立了“长江爱心助学基金”。将继续整合社会志愿服务资源,吸收社会爱心人士捐款,面向全区乃至全市的困难学生进行资助,使其健康成长。截至目前,“爱心基金”已经累计到221139.1元,帮扶困难学生154名,帮扶资金41000元。
葛长江走了,没有给家人留下物质遗产,只留下桌子上摆放的一堆证书和奖牌,还有墙上挂着的八个字:“爱心永恒,功德无量。”
窗外,老人十几年耕耘的花圃依然期待着园丁的耕耘。欧亚车百,老人拾荒的“主阵地”,如今他的身影永远消失了。员工们送走了葛老爷子,心里空落落的。但他们觉得应继续为老爷子收集能换钱的物品,这才是对老人最好的怀念。就像葛老在世时一样,人们仍将“废品收集区”作为“爱心地标”,不断地将收集到的废品堆放在那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