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重庆市文联扶持文艺项目电影门类,有三部电影剧本荣登榜首,其中一部是重庆市公安局退休干警李久强创作的、反映解放初期,老一辈公安民警挖潜追逃的电影剧本《跟踪追击》。
青阳乡青阳村荣获乡“劳模”的村民杨天贵,被公安民警逮捕了!
作者一开篇,就用小切口开门见山抛出了这一“王炸”!无疑是想通过这一情景制造出全剧的悬念,吊起读者有继续往下看的欲望。
作者并未平铺直叙从头讲起,而是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借两名报社记者采访当事人,一步步掀开“劳模”的面纱,揭示出被抓背后的真相。
记者李慧楠首先来到青阳村采访。她最想知道的是,杨天贵是怎么在青阳村潜伏下来的,他又是如何得到村民们信任的!
姜村长告诉记者说,杨天贵刚到村时,“编造”的“悲惨家史”博得了村民的眼泪。什么他12岁就“父母双亡”呀,被“强盗”所抢呀,现在“无家可归”呀等等。所以,才同意他暂时定居下来。在平时的生活中,他非常热心,乐于助人,十分俭朴,经常帮助“五保户”挖地种菜,收割谷子麦子。在修堤坝时,他总比村民挑的泥土多,村民休息,他照样挑;小孩不慎掉入池塘,他不顾寒冬腊月堰水冰凉刺骨,毫不犹豫地跳水救人;与村民抬滑竿挣钱,他始终抬后头,上坡时重量都在后面,但分钱时,他总是多分给前者;老婆辛辛苦苦喂条猪,过年宰杀,他总是把最好的猪肉送给村里五保户……
作者抓住诸多细节描写,活脱脱把一个杀人如麻、穷凶极恶的刽子手,“蜕变”成一个“忍辱负重”、“助人为乐”的“好人”,以至于在公安民警抓捕他时,不仅受到村民的阻扰,还喊出“杨天贵”是好人的口号。
其实,杨天贵在骨子里憎恨共产党,仇视人民群众。他把自己伪装的这么“好”,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等待时机,反攻倒算。作者用了一个小细节,便把他的心思暴露无遗。
刚解放时,政府号召全民扫盲。青阳村也举办了夜校。杨天贵积极响应,还带着老婆上夜校,二人从不迟到早退,他努力钻研的精神经常受到老师表扬。老师教村民的第一个句子是:中国共产党万岁!
杨天贵在书写“中国共产党”几个字时,暗暗咬牙切齿,眼露凶光。并在共产党的“党”字上狠狠地戳小眼,把铅笔尖都弄断了。当老师拿着他写的小本本看后问,为什么在党字上有几个小孔?他掩饰说,是桌子不平。作者描写的这个细节,把杨天贵在骨子里憎恨共产党,刻画得入骨三分。
敌人绝不会放下屠刀,更不会立地成佛。
该剧本在描写公安部侦查科科长杨帆与狡诈的扬天贵斗智斗勇方面,作者选择了看似平凡而又十分独特的情节和角度,不仅让人拍手叫好。
扬天贵获得村民的信任定居后,就开始谋划如何反攻倒算。他把目标锁定在炸毁三江大桥。
公安部电讯科截获了一份敌人的密电。破译后内容也是:炸毁三江大桥!
三江大桥,是三江县连接市区的唯一通道,一旦被敌人炸毁,后果不堪设想。
杨帆及侦查科民警会同三江县公安局布下天罗地网,在三江大桥周边设伏。但等候了一天,也不见可疑人或可疑车辆经过。有民警认为是敌人释放的假情报,杨帆也有些动摇。但是,敌人释放假情报的目的何在?也许是敌人在与民警比耐心,或者在暗中观察?于是杨帆坚定了信心,来了一招“欲擒故纵”。
天色快黄昏,一男年轻人拉着装有四坛贴着“囍”子的平板车匆匆上了桥,这立即引起杨帆的注意。当杨帆说要“买酒”时,年轻人拉着平板车急匆匆跑到桥中间,砸破一个酒坛,抓出一根导火索,划燃火柴点燃后拔腿就跑。
同时,大桥上游划来一艘小木船,划船人点燃船上的导火索,跳水逃跑。如果不立即阻止,木船很快就会流到三江大桥下面。敌人企图从路上与水里双管齐下炸毁大桥。敌人之狡猾可见一斑。
经过激烈的枪战,县刑警大队一大队长,以生命的代价保护了大桥的安全,并活捉了拉平板车的年轻人。经突审,民警得知组织这次行动的人叫杨天贵。
杨帆还了解到,三江县局在做人口普查登记时,青阳村一个叫杨天贵的主户,一家三口从广安县迁到青阳村落户的,但户籍股汇报,曾发函到该县局核实,回复是查无此人。
所谓不巧不成书,或者说是老天有眼,冥冥之中,从渣滓洞死里逃生、加入公安部甄别组的革命志士,无意间在一家典当行发现了被害烈士的派克钢笔。老板出示了合同,典当人签的姓名也叫扬天贵!
杨帆做出判断:如果这三个杨天贵是一个人,那他就很可能是渣滓洞潜逃6年的刽子手——杨长生!
是狐狸,终究会路出马脚。
为确保万无一失,杨帆制订了确认杨天贵身份的巧妙计划。
杨帆装扮成三江县委副书记,让乡干部通知杨天贵到乡里领奖,他被评为乡唯一的劳模,并和县委副书记合影留念。然而,他的警觉性很高,死活不愿意照相,乡干部好说歹说,最后还是合了影。侦查科把他的照片放大,先后找渣滓洞死里逃生的共产党员及被俘的国民党保密局战犯辨认,确认他就是白公馆看守长杨长生!局长立即下达逮捕命令。
抓捕杨长生也不是一帆风顺。据悉,他身高1米80,体格健硕,且精通格斗擒拿。如果来硬的,他势必做困兽之斗。为确保我方人员安全,在抓捕之前必须先消耗他的体力。于是,杨帆又心生一计,以乡里开大会表彰劳模,礼堂凳子不够用为由,叫他从村里挑十根长凳到乡里。农村的长凳,凳面又宽又厚,十根少说也有100多斤。且青阳村到乡公所相距15华里,上坡下坎的会消耗他不少体力。
乡公所前后门都有民警设伏,待送凳人走进院子,民警从四面八方一拥而上,结果一看抓错了人。一问才知道,杨长生对挑凳人说,他拉肚子,给了点钱帮忙把凳子送乡公所,自己却金蝉脱壳。也许杨长生想,乡公所周边住家、店铺不少,要找一、二十根凳子绝非难事,为什么非要他挑十根凳子,走15华里路送到乡公所?就感到有诈,于是来了个狸猫换太子,金蝉脱壳。可见他多么狡诈。
读者看到这里,心想杨长生已暴露,他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民警势必瓮中捉鳖。哪想到,当民警追到他家踢开房门时,屋里不见他的身影,只见他老婆被捆在凳子上,一问才知道,杨长生从里屋的地洞逃跑了。
民警赓即进入地洞跟踪追击。一民警心急,跳出地洞后,被藏匿在坟堆的杨长生开枪击中倒在地上。杨长生继续逃跑时,他做梦也没想到,倒地的民警突然跃起抱住他的小腿,使出最后的力气铐住他的脚裸,另一头铐在民警的手腕上。杨长生拖着一具100多斤的尸体是无法逃跑的,残忍的他拔出匕首,砍断民警的手腕逃进了深山老林。
当民警追进深林时,杨长生早就消失的无影无踪。在茂密的深林要寻找一个人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但智慧过人的杨帆使出了“绝招”,让杨长生上当受骗,无奈现身,且在逃跑中被民警开枪打伤。看到这里,本以为杨长生会乖乖的束手就擒,但是他还要做垂死挣扎。躲在树上的他突然向下扔了颗手雷,好在杨帆早有防备,民警们都藏在大树后,躲过了一场灾难。一番激烈的格斗后,杨长生被杨帆活捉。
作者通过描写一个个跌宕起伏、峰回路转的故事、一幕幕险象环生的情节,紧扣读者心弦,《跟踪追击》激发起读者欲罢不能的阅读兴趣,体验沉浸其中。从剧本中可以看出,作者不是凭空胡编乱造,而是掌握了大量的真实素材和案列,才使得剧本真实可信,精彩纷呈。
一次聚会见到作者,笔者问他剧本中的情节为什么写得如此细腻、精彩动人。作者坦言,他曾经带着摄制组去过杨长生潜伏的青阳村,采访过村长、教过杨长生的夜校老师,杨长生的邻居和与他抬过滑竿的村民,收集了大量鲜为人知的素材。这让笔者深有感触。要写出一部好作品,没有生活,没有丰实的素材是写不出来的。
本以为剧本写到杨长生被枪决就结束了,然而作者似乎没忘记把传承“红岩”精神联系起来。作者笔锋一转,描写青阳村的村民为纪念抓捕杨长生时牺牲的烈士,专门修建了一座空坟,在墓碑上的碑文介绍了当年抓捕杨长生的经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坟墓旁多了一座雕像。改革开放后,这里居然成了风景区,吸引了许多群众和戴红领巾的学生前来观光、游玩,为烈士扫墓,敬献鲜花……
《跟踪追击》作为一部继承和发扬红岩精神的电影剧本,让读者情不自禁地向那些平凡而伟大的英烈们致敬。读完剧本,笔者也深切感受到了红岩精神的洗礼。
进入新时代,大力弘扬红岩精神,永远忠于党、勇于牺牲、无私奉献,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熔铸成伟大红岩精神的内核。钻研红岩精神,就是要以“红岩”先辈为镜,始终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始终坚定自信心和必胜心。
愿红岩精神代代相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进。
文|郑友
(本文作者系重庆地质作家协会会员,《追光·重庆好人》执行主编)
更多陕西热点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陕西官方微信(xinlangshanxi)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