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正是收获的季节。在西安国际港务区实验小学的新丝路未来教育港——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里,一群“小农人”忙得不亦乐乎。

  五年级的孩子有的忙着挖红薯,有的几人一组正在挖花生。在百亩劳动实践基地,同学们通过亲密自然、提升思维,逐渐增加对社会的认知并探索吸收更多知识,快乐学习、知行合一。

 孩子们在基地感受劳动的乐趣。 孩子们在基地感受劳动的乐趣。

  从种到收 孩子们懂得劳作不易

  “大家用工具先松松土,再用锄头把土刨开。”在一片红薯地旁,劳动教师岳红艳正在指导五年级三班的同学如何挖红薯。“老师你看,我把红薯挖出来了,好大呀。”举起手中大大的红薯,学生韩承恩高兴地说。

  另一边,学生曾珂欣还在和小组成员“埋头苦干”。“哎呀,这红薯真是不太好挖,我们正在用小铲子小心仔细铲着周围的土,就怕把红薯铲断了。”曾珂欣说。几分钟后,她和小伙伴终于把一个红薯挖了出来。

 孩子们在基地感受劳动的乐趣。 孩子们在基地感受劳动的乐趣。

  曾珂欣说,为了今年能够丰收,她和同学们忙活了大半年。“老师告诉我们,‘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节刚过,我们就在岳老师的带领下开始在地里种下红薯苗,随后每周,我们都要来红薯地给这些小苗浇水、施肥、除草,眼看着小苗渐渐长大,大家都非常有成就感。通过参与劳动,我们知道了自己吃的各种食物是怎样从一株小苗长大的,体会到了劳作的不易。现在,大家也更加懂得要珍惜粮食了!”

  田间实践 从劳动中感悟人生哲理

  “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这是语文课文《落花生》中的片段。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内容,本学期,在韩毛毛老师的指导下,五年级四班的同学也像文中的姐弟一样,在基地里播种、浇水,如今也迎来了花生的收获季。

孩子们在基地为小树苗浇水。孩子们在基地为小树苗浇水。

  “大家先不要着急动手,和老师一起观察一下花生的叶子。这种叶子偏绿色的,说明底下的花生还不够成熟,再看这边,是不是发现这片花生的叶子明显颜色偏黄一些,这种偏黄的就说明底下的花生已经相对成熟,可以食用了。大家可以拿出小铲子,先挖黄色叶子下面的花生。”韩老师指导过后,孩子们分组行动起来。一番忙活之后,一串串花生被拔了出来。

  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品尝起来。“新鲜的花生豆还有点涩涩的味道。”学生杨佳琪说。她告诉记者,花生埋在地下,虽不如柿子、葡萄等作物看着鲜艳夺目,但通过老师的讲解,她知道了花生可以榨油,还可以做成花生酥等食品,有着自身的价值。“我们做人也要像花生一样,即使默默无闻,也要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杨佳琪说。

  百亩基地 孩子们快乐成长的乐园

  2020年,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正式接管西安国际港务区实验小学(原水流中心小学),次年就开始建设百亩劳动实践基地,此举就是要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很快,这片能学习、能劳动、有梦想的土地成为了孩子们快乐成长的乐园。

  这片占地102亩的基地,是目前陕西省内首家由学校全面主导推动建设的高标准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也是西安市内首家由“名校+”力量主导打造的高品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基地里种植着小麦、玉米、土豆、红薯等30余种农作物,青菜、莴笋、茄子、豆角、南瓜等50余种瓜果蔬菜,落花生、向日葵、小雏菊、大辣椒、映山红、薰衣草等百余种特色苗木花卉和经济作物。

孩子们在基地给小动物喂食。孩子们在基地给小动物喂食。

  不仅如此,基地还饲养了小鸡、小鸭、兔子、孔雀等动物,孩子们在这里喂养动物,亲密自然。“‘蓝天下的课堂’深受孩子们喜欢,‘沉浸式’的劳动实践体验,让劳动课真正回归劳动本身,也让劳动实践的形式和内容不断鲜活起来。学校通过课程育人、环境育人、空间育人,正多维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名校+”总校长罗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