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已居全球首位,预计2030年将增长至1.6亿。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适度的运动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减轻体重,改善睡眠,增强体力。此外,运动还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提高心肺功能,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同时,还能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有助于血糖的控制。虽然运动有诸多好处,但不正确的运动可能导致低血糖甚至加重心脏的负担,那么,如何进行科学的运动呢?

  一、运动的选择及强度

  糖尿病患者应根据自身的体能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强度。一般来说,低强度的运动如散步、简单的家务劳动等,可以持续20~3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如慢跑、爬山等,可持续10分钟左右;大强度的运动如长跑、跳绳等,则建议控制在5分钟以内。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合理的有氧运动频率大约是每周3~7次,具体视运动量的大小而定。抗阻运动每周至少2次(两次锻炼间隔≥48h),可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增加到每周3次,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中等强度运动时,呼吸和心跳稍有加快,呼吸不急促,微微出汗,可以正常说话但不能唱歌,感觉稍累,运动后次日不觉疲劳。建议患者从低强度运动开始,并在耐受的情况下缓慢增加强度和持续时间,以逐步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

  二、运动时间

  糖尿病患者运动的时间选择至关重要。餐后半小时到一小时是较为理想的运动时间,此时血糖水平较高,运动可增强胰岛素受体敏感性,有效降低血糖,同时避免因为空腹运动导致的低血糖反应。每次连续运动时间一般不能少于20分钟,以30~60分钟为宜,最长不宜超过1个小时,其中包括10~20分钟的热身和整理活动。

  三、穿着

  糖尿病患者在运动时,应选择透气性好的鞋子和柔软度较强的袜子,以减轻对脚部的刺激,避免足部受伤,糖尿病足患者运动前后要加强足部的检查。此外,运动服装也应选择宽松舒适、吸汗透气的材质,以保持身体的舒适度和干爽。

  四、出汗量

  糖尿病患者在运动时,出汗量的多少也是需要注意的。适当的出汗有助于排出体内的多余热量,但过度出汗则可能导致身体脱水、电解质失衡等问题。因此,糖尿病患者在运动过程中应适时补充水分和盐分,以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和水平衡。

  为了避免出现意外,糖尿病患者在运动过程中最好随身携带糖果、饼干、身份证、病情卡等物品,避免运动过程中出现紧急情况,如有不适及时就诊。同时,运动后应加强血糖监测,及时调整运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