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建筑工地内,因施工有大量黄土会裸露出来,成为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冬季,工地扬尘随着凛冽的北风飞扬在大气中,给群众带来危害,尤其是患有呼吸道疾病的老人和儿童,对空气中的扬尘更加敏感。
治理好工地扬尘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之一。12月2日,西安市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专项采风活动走进雁塔区潘家庄村城中村改造项目,从该项目工地窥视西安在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治理上探索出的新经验。
夏种花儿秋种草
植物+覆盖让工地扬尘越来越少
陕建五建集团工程一部技术中心主任高军礼向采访团介绍潘家庄村城中村改造项目中扬尘治理有关措施
清晨的阳光刚刚掠过工地北侧梧桐树的树梢时,潘家庄村城中村改造项目陕建五建集团工程一部技术中心主任高军礼和职工一起,正在给工地道路之间、办公区之间的绿化带浇水。高军礼表示,工地绿化带上的草皮是10月份种下的,一共有3000平米左右,这些草一天浇两次,很快就能生长,明显减少了工地黄土“随风飞扬”。
“入冬了我们种的是草皮,开春后我们种的是格桑花,长得快,绿化效果好。”高军礼说,花和草皮等种植面积总共达到了4200平米,很好的起到了防尘抑尘效应。“不能种草的裸露土、渣土堆放场地、内倒土方堆场区域,我们覆盖了6针扁丝盖土网,确保现场裸露土100%覆盖到位,避免现场扬尘污染。”
高军礼说,以前很多工地都使用的是3针扁丝盖土网,网格之间的缝隙过大,遇到强风或尘卷风,黄土还是容易飞出来。使用了6针扁丝盖土网之后,网格间的空隙更小,每天在盖土网上洒水4次,能够抵挡更强的风,基本上能够告别尘土飞扬的施工场景。
综合施策
不让尘土从施工工地飘向空中
工作人员介绍,该项目有3个主出入口连接市政道路,场区内主干路采用20厘米厚的混凝土进行了硬化,平坦的水泥地既减少了地面扬尘,又防止车辆颠簸造成黄土抛洒,还满足了现场施工需求,一举多得。此外,主体施工临时道路采用混凝土硬化地面与钢板路面相结合,进一步减少了黄土裸露。
“出入车辆100%清洗、渣土车辆100%密闭运输……”在项目出入口的洗车台墙面上,环保要求十分醒目。不止是种花种草这么简单,在施工现场南、北两侧出入口,分别设置了五连式洗车台各一组,同时配有高压冲洗设备和设置自动冲洗台,项目安保人员正提醒驶出工地的车辆冲洗车身,防止把尘土带出工地。
站在洗车台旁边望去,项目基坑四周临边和工地周边围墙一圈,有7根“柱子”偶尔会喷出水雾。工作人员说,这是自动喷淋系统,长约2500米,该系统与环境智能监测系统联动,当PM10值达到80微克每立方米时,移动端进行预警信息提示,自动开启喷雾。除了“站岗”的柱子外,项目还配备10台环保除尘雾炮机、5辆新能源雾炮洒水车、2台园林绿化洒水车,对项目现场进行洒水喷雾降尘,时刻保持空气湿润、无扬尘污染。
雁塔区综合指数
较去年同期下降5.4%
西安市生态环境局雁塔分局副局长邢惠欣向采访团介绍雁塔分局治理大气污染工作有关情况
2024年,雁塔区开展工地智慧化建设,使用AI技术监控扬尘源。目前正持续推进智能化工地建设,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着力构建覆盖“行业部门、属地街道、项目企业”的三级智慧监管服务体系,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全面提升监管服务效能和施工现场精细化管理水平。西安市生态环境局雁塔分局副局长邢惠欣介绍说:“我们要求工地安装高压雾桩,同时具备条件的工地,在塔吊加装高空喷淋设施,适时持续开启喷淋设备,目前高压雾桩设备已100%全覆盖,最大限度做好工地扬尘管控。”
雁塔区还聘请了“一区一策”专家组,利用无人机、便携式VOCS检测仪、粉尘快速测定仪、道路走航等科技装备,通过预判、分析各类空气指标数据,并且设立5个督导小组,采取“四不两直”督导方式,五班两倒三运转、24小时不间断,对辖区大气环境问题进行巡查暗访,积极推进“互联网+”监管工作,建立了上下级网格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机制,做到各种隐患发现即解决,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实地处置,有效遏制了环境破坏和生态污染的行为。
截至目前,雁塔区综合指数和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4%,空气质量六参数实现“4降1升1平”,其中:PM10、NO₂、SO₂和CO分别实现同比下降2.80%、16.20%、14.30%、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