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特种乳产业这几年发展迅速,主要包括羊奶、骆驼奶、马奶、牦牛奶、水牛奶等。3月14日中国特种乳产业发展大会在西安召开,为中国特种乳产业的发展鼓劲加油。

1。 市场规模
增长迅速: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特种乳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据资料统计,我国特种乳产量为82万吨,仅占我国乳品总量的1.97%。

多样化需求:乳品是一个大的家族,牛奶所占比重最大,这几年特种乳产业发展很快,羊奶、骆驼奶等因营养丰富、易消化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青睐。
2。 主要产品介绍
羊奶:市场份额最大,广泛用于婴幼儿配方奶粉和成人营养品。
骆驼奶:因高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逐渐受到关注。
马奶:主要用于传统乳制品和保健产品。常见的有马奶子。
牦牛奶:主要产于青藏高原,具有独特风味和高营养价值。
3。 生产区域
羊奶:陕西、山东、云南、内蒙等地是主要产区。羊奶产地主要集中在陕西,陕西奶羊存栏数约280万只,全省羊乳制品生产企业45家,年设计加工生鲜羊奶能力150万吨,羊乳制品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85%。全国奶山羊存栏量从2019年450万只增至2023年620万只,年均增长 11.2%。羊乳制品产量由32万吨增至56万吨,液态羊奶占比提升至45%。 陕西、山东、内蒙、云南形成四大产业集群,其中陕西富平阎良版块奶山羊存栏量突破90万头。
骆驼奶:内蒙古、新疆等地的产量较大。目前骆驼奶的产地主要就是在新疆。2013—2023年我国骆驼存栏从27.38万峰增长到48.9万峰,年均增长率为5.1%。据官方统计显示,2008年我国驼奶粉市场销售额仅为3亿元左右,到2023年底已经达到104亿。
马奶:内蒙古、新疆等传统牧区为主。
驴奶:以新疆为主。
牦牛奶:青藏高原是主要生产地。截至2024年,中国牦牛存栏量约1650万头,占全球牦牛总数的 90%以上,全国现有规模化牦牛乳加工企业26家,其中:甘肃 10家、青海 10家、四川3家、云南2家、西藏1家;全国牦牛专业合作社2520家,其中:四川 682 家、西藏 596 家、甘肃591 家、青海414家、云南 143家、新疆94 家;牦牛乳产量达100万吨,增幅约8%,产值达25亿元,牦牛乳产业已进入稳定增长阶段,养殖、加工、研发、销售等产业链得到全面发展。
水牛乳:广西作为水牛奶核心产区,据广西农业厅和广西水牛研究所2024年最新统计数据,奶水牛存栏10万头,水牛奶年产量约12万吨,占全国总量的 85%,水牛乳及相关加工乳制品年产量约为80 万吨。

4。 政策支持
政府扶持:国家出台政策支持特种乳产业发展,鼓励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加大对特种乳特色区域技术创新和薄弱环节攻关瓶颈的调研,协调各方力量为特种乳区域的发展纾困解难。维护市场秩序,繁荣市场,推动特种乳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营造优质营商环境。
行业协会支持:随着大健康时代的到来,特种乳凭借独特的营养特点,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特种乳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已然成为我国乳制品行业中不容忽视的一支生力军,为我国乳制品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独特饮食文化,充分释放特种乳产业发展潜力,促进地方经济和特色产区高质量发展,根据行业发展的需求,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在2017年制定了《中国乳业特色区域认定管理办法》,开展了培育特种乳特色区域的工作,对特种乳特色区域进行了评价命名,推动了我国特种乳产业的发展。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先后于2014年10月6日授予陕西省富平县“中国羊乳之都”称号,2017年9月26日授予陕西省乾县“中国羊奶城”称号,2020年11月12号授予西安市阎良区“中国羊乳基地”称号,2021年11月10日授予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中国羊奶科技城”称号。2017年1月23日授予甘南州藏族自治州“中国牦牛乳都”称号。2020年12月17日授予南宁市“中国水牛乳之都”称号。
标准制定:政府加强质量监管,推动行业标准化。进一步完善特种乳标准体系充分发挥科研院所、标准化技术组织的专业优势,开展特种乳相关标准制修订工作。
5。 市场挑战
特种乳在我国毕竟属于一个小众产品,总量只占到1.72%,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成本高:特种乳属于资源稀缺,原料乳的收奶价格偏高,生产成本也自然较高,导致产品价格比牛奶的产品价格偏高。
市场认知度低:部分消费者对特种乳的认知不足,市场推广仍需加强。
6。 未来发展趋势
品牌化:企业将更加注重品牌建设,提升市场竞争力。
国际化:随着技术进步,特种乳产品有望进入国际市场。
总 结
我国特种乳产业的发展走过了一条非常艰难的路,在开创初期,不被重视,任其发展自生自灭。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又遭到牛奶产业的打压,挤兑,围剿。整个行业的发展经历了重重困难,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走出了泥泞,迎来了特种乳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我们期待特种乳产业在政府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推动下,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整个行业仍需解决高成本和市场认知度低等问题。
希望有关部门加大对特种乳特色区域技术创新和薄弱环节攻关瓶颈的调研,协调各方力量为特种乳区域的发展纾困解难。
更多陕西热点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陕西官方微信(xinlangshanxi)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