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县再获‘十强县’称号”、“恭喜××县荣获‘××强县’荣誉”。。。。。。

  要说近日陕西各县(市、区)的领导干部们最关注什么,非一份表彰莫属。

  日前,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19年度陕西省践行新发展理念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先进县(市、区)的名单已经出炉。“喜提”表彰的45个县(市、区)纷纷发文通告。

  之于上榜者,各项表彰是对其发展的肯定,更是一份真金白金的鼓励。通报显示,将“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坊妹注意到,此次既有旬阳、勉县等首次上榜的“生面孔”,也有“绩优生”曾上榜全国百强县的神木与韩城双双“落榜”。

  那么,“常客”掉队的背后是哪些标准在变化?为何GDP排名靠前的一些经济大县,上榜数量却不多?共同富裕的路上哪些区县正在“冒头”?这份榜单还有哪些玄机?208坊采访了陕西省统计局首席分析师与首席数据师,用数据说话,看县域“成绩单”。

  “蛋糕”做大,五区县GDP超千亿

  “十强县”中,与往年相似的是,隶属于榆林的县(市、区)依旧最多。颇为意外的是,2019年度上榜全国“百强县”的神木与韩城并未在榜;旬阳县、勉县首次进入陕西省“十强县”,尤其是旬阳县实现了安康市 “十强县”0的突破。

  坊妹查阅2019年陕西省县域经济GDP排行榜发现,2019年神木生产总值(GDP)为1362.88亿元,位列陕西第一,也是陕西唯一一个跨入亿元俱乐部的县域。韩城以351.86亿元排名第四,但相较上年,增速下降4.64%。

  对比2017年(因2018年未做评选),韩城市、神木市、三原县、兴平市、城固县、南郑区(原南郑县)等6县(市、区)被挤出榜单,府谷县、靖边县、彬州市、岐山县仍在榜单。

  西安在“五强区”中占据4席,然而相较于上次评比,榆阳区“突出重围”,打破西安“霸榜”占满名额的局面,跻身“五强区”。

  较为抢眼的是,雁塔区继续领跑西部,迈上2000亿大关。2019年,雁塔区实现GDP2271.07亿元,增速8%,较全国高1.9个百分点,总量占西安市四分之一,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占比达到86%,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2019年,雁塔区GDP位居全国百强区第17位,按照工信部机构最新标准,2020年雁塔区再进一位,排第16名,再次名列西部第一。

  “2019年陕西县域经济平稳增长,经济规模持续扩大。”陕西省统计局首席分析师、县域经济处副处长张巧分析指出,2019年,陕西省77个县(市)实现生产总值10956.42亿元,较上年增加218.15亿元。未央区、碑林区、长安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0亿大关,陕西全省生产总值过千亿元的区县达到5个。

  不以GDP论英雄,千亿县(市、区)“落榜

  细心地坊友或许发现,单看GDP,突破千亿大关的神木、未央、长安以及排名靠前的韩城,本该妥妥地跻入榜单。然而,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办法〉的通知》(陕政发〔2018〕1号),此次评选是综合考评,需结合党风廉政建设、环境保护、节能降耗、安全生产等方面实际情况。

  也就是说,“不以GDP论英雄”的宏观调控新指挥棒正在发挥作用。即使是GDP排名第一、家里有矿的神木也不再是新形势、新观念下的“强”县(市、区)了。

  长期以来,GDP一直是各界最关心的经济发展量度。GDP的规模、增速,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就业、人民生活水平。但过犹不及,一旦过分强调GDP,就会落入误区。

  有些地方唯GDP论,以牺牲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为代价,“功在一时,罪在长久”,为地方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痛;有些地方为了追求GDP,上马一些政绩工程、面子工程,随之而来的甚至可能是暴力拆迁、征地纠纷等为社会带来无穷隐患的问题。

  要看GDP,但不再唯GDP是瞻,陕西淡化GDP作为上榜唯一依据,是为了把“高质量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多箭齐发”,提质增效,以期通过更多的改革举措激发市场活力、挖掘增长潜力,用高质量GDP取代高速度GDP,形成GDP“换挡”与推动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

  当然,不唯GDP,但也不能不要GDP。高质量发展必须以合理的增速作为支撑。陕西省统计局首席数据师、县域经济处四级调研员李洋分析指出,强县强区贡献突出。

  例如,“十强县”以全部县域15.8%的常住人口创造了23.8%的生产总值和36.4%的总税收收入,县均生产总值、总税收收入为260.51亿元、37.24亿元,分别是77个县(市)平均水平的1.8倍、2.8倍;“五强区”以全部城区25.7%的常住人口创造了40.3%的生产总值和45.4%的总税收收入,区均生产总值、总税收收入为1123.42亿元、107.23亿元,分别是30个区平均水平的 2.4倍、2.7倍。

  之于陕西,各地资源禀赋和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等现象较为突出。客观上需要各地在经济发展上保持一定的增速,通过做大经济总量这块“蛋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老百姓有更多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争先进位”大换血,仅一席蝉联

  “争先进位县”中隶属于汉中的最多,其次为商洛与安康;对比上次评选,榜单变化较大,除柞水县外,其余9县(市、区)均有变动。

  在柞水,仅“小木耳”这一“大产业”,年生产规模就达到1.5亿袋,年产品总产量超过7500吨,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50亿元,带动该县农民群众年人均增收达到8000元以上。同时,在拓展招商引资领域,趁热打铁并改善投资落地环境,截至9月底,签约招商引资项目33个,总投资94.29亿元,完成到位资金103.17亿元,占商洛市任务的100.16%。

  “争先进位区”中铜川表现抢眼,隶属的3区全部入榜,占据半数五分之三的“版图”,风头强劲。而该榜单则较上次统计,全部换血。

  坊妹注意到,铜川走的是一区(县)一策,强化产业链思维,协同创新之路,更是将目光放在“人”上。通过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公益岗位开发、社区工厂、就业扶贫基地吸纳就业等举措,加强就业帮扶力度。在8月份结束的脱贫攻坚普查工作中,铜川市就业服务享受率为99.26%,位列陕西省第一。

  如果说榜单中哪项评选竞争最为激烈,那非“争先进位”莫属了。“争先进位”县、区的15个席位中,仅柞水蝉联,换血率突破九成。个中原因也指向明晰——陕西“争先进位”县、区经济较快增长,竞争力明显增强。

  张巧指出,“争先进位”前十县GDP增速、工业增加值增速、总税收收入增速为7.6%、11.3%、12.5%,分别高于县域平均水平2.7、6.7、11.3个百分点;“争先进位”前五区工业增加值增速、总税收收入增速为6.6%、9.5%,分别高于县域平均水平0.6、11.6个百分点。

  科研增动力,安康无缘生态建设强县

  “现代农业强县”中,渭南坐实农业大市之称,辖内县域入榜占比过半。数据师李洋注意到,随着陕西特色农业的发展,农产品加工由少到多,由小到大,一批龙头企业逐步成长壮大。

  例如,2019年,77个县(市)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428个,较上年增加了47个。2019年度“现代农业强县”中,县均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9.2亿元,县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6个,分别是全省县域平均水平的2倍和2.5倍。

  “新型工业强县”中,宝鸡最多。对比上次评选,麟游县、千阳县、平利县较为稳定。志丹县、扶风县则替代了陇县、蓝田县。

  李洋告诉坊妹,2019年,陕西省77个县(市)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9.2%,对县域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3.2%,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其中,科技研发激发了工业发展内生动力。

  例如,2019年,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0.37%,而5个“新型工业发展强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0.62%,比县域平均水平高出0.25%,其工业增加值占比、增速分别比县域平均水平高14.2、5.9个百分点。

  “生态建设强县”中,集中在商洛、汉中、宝鸡。对比上次评选,原安康上榜的岚皋县、石泉县、旬阳县3县全被替换,致使在这一考核中,安康轮空。

  让坊妹颇为揪心的是,一些县域坐落于自然保护区内,一些县域被誉为陕西的一叶“绿肺”,在这些县,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是第一要义,但却榜上无名。不知识新晋的县域在生态建设中更加突出,还是被挤出的县域有所懈怠。总之,这一绿色GDP不能丢。

  坊妹还注意到,被表彰的45个县区中,隶属宝鸡的县(市、区)多达8次,上榜最多。其次为汉中6次,西安与商洛均为5次。眼尖的坊友或许会发现,杨凌示范区“颗粒无收”,其实,这与该榜单的评价标准有关。例如在“现代农业强县”的评选中,因其不属于“县”,而没有机会“参赛”。

  县域经济将成为陕西追赶超越的“主战场”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也是重要的施政单元,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县是最大的战术单元,也是最小的战略单元。强县是强市、强省、强国的基础。

  潜藏巨大发展空间的陕西的县域经济,将成为陕西追赶超越的“主战场”。而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陕西县域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比如, 县域经济规模小、占比低。全国百强县仅有2个,西部百强县只有9个,77个县(市)中生产总值过300亿元的仅有5个,县域GDP占全省比重未过半,仅占42.5%。

  比如,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2019年陕西省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3695元和6261元。

  比如,发展水平低,县域第三产业占比低于陕西全省水平12.5个百分点,县域非公占比和城镇化率分别低于全省水平6.3和11.3个百分点。

  比如,发展不均衡,GDP排前10名县(市)的经济总量为4159.69亿元,占陕西全省县域的38%;而GDP排后10名县的经济总量为266.3亿元,仅占全省县域的2.4%。前10名县(市)GDP总量是后10名县的15.6倍,发展极不平衡。

  如何在百年未有之变局与“双循环”叠加的背景下,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加速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各省面临的共同课题。

  坊妹以为,这份表彰及其所给予奖励的背后,是陕西从省级层面对县域发展的鼓励与调控。而县域自身也要“争口气”,不仅要摆脱“半悬空”的状态,与城市和农村对接好,用好两方面资源。更要规避“大而全”的发展路径,结合自身特色开发好的投资项目,聚焦“县域主导产业”,提升产业配套水平,让社会资本进得来、留得住,更让县(市)答卷个个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