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小的早产儿,6个月出生,仅有280克

  “胎龄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称为早产儿儿或未成熟儿。其出生体重大部分在2500g以下,头围在33cm以下。其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较足月儿为差者,应给予特殊的护理。”全球每年约出生1500多万早产儿 ,其中,我国早产儿出生率约为8.3%,每年大约有140万。

  其中,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发生于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的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疾病,是当前我国婴幼儿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西安爱尔古城眼科医院眼底病科韩晓冬主任介绍,随着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病机制的深入认识以及新药的不断研发,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逐步成为治疗ROP的重要手段。但抗VEGF药物治疗是一把双刃剑,不合理应用抗VEGF药物将导致牵引性视网膜脱离。

  为此,韩晓冬根据目前我国ROP诊治的实际情况,针对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ROP的治疗总结出以下内容:

  [ROP抗VEGF药物的选择——雷珠单抗]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抗VEGF药物包括贝伐单抗、雷珠单抗以及融合蛋白类阿柏西普和康柏西普。其中,作为重组的、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Fab片段,雷珠单抗与VEGF-A具有高度亲和性的,可与所有亚型的VEGF结合并使其失活。

  雷珠单抗对比激光治疗的前瞻性随机分层的多中心研究结果显示,0.2 mg雷珠单抗治疗ROP对比0.1 mg雷珠单抗和激光治疗,发生不利眼部结果者更少。

  权威验证:

  RAINBOW研究是一项比较雷珠单抗与激光光凝治疗ROP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比该研究纳入26个国家的87个中心,共入组225例病例,比较了激光光凝和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治疗ROP的成功率。研究结果显示,雷珠单抗0.2mg 组、雷珠单抗0.1 mg 组和激光光凝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80.0%、75.0%和 66.2%,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如果加上雷珠单抗0.2mg组治疗后 20 周因视网膜脱落出组的 1 例疗效良好患者,雷珠单抗0.2 mg组的治疗成功率高于激光光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雷珠单抗治疗未发现严重的并发症,视网膜安全性更高,不影响视网膜的继续发育。这可能与雷珠单抗作为单抗类药物,不含Fc片段、低系统暴露量、高亲和力和持久眼内作用时间的特性有关。这些优势也是雷珠单抗安全强效、持久获益的基础。正是基于RAINBOW的研究结果,欧盟委员会与2019年9月正式批准雷珠单抗,成为首个可用于ROP的抗VEGF药物。在今年8月17日,雷珠单抗正式在中国获批ROP适应症,是目前唯一获批ROP适应症的抗VEGF药物,依据国内现有雷珠单抗剂型,建议治疗ROP 的剂量是0.25 mg/0.025 ml。

  专家小结:

  最后,韩晓冬主任指出,雷珠单抗治疗ROP适应症在我国的获批,有力地彰显了雷珠单抗作为眼科药物安全性风向标的重要地位,开启了雷珠单抗的终身视网膜呵护的新时代。作为目前唯一获批ROP适应症的抗VEGF药物,雷珠单抗为ROP患儿视力挽救带来了希望,守望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