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上午,“青铜之冠”秦陵彩绘铜车马二号车从秦陵博物院文物库房启程,顺利运往新落成的铜车马博物馆。在重新组装后,将于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华彩亮相。
顺利抵达“新家” 组装需要整整两天
秦陵铜车马于1980年在秦始皇帝陵封土西侧约20米的地方出土,共两乘,一号车为“立车”,二号车为“安车”,各个部件运用了铸造、焊接、镶嵌、销接、活铰连接、子母扣连接、转轴连接等各种工艺技术,是目前发现的结构最为复杂、形体最为庞大的古代青铜器。秦陵彩绘铜车马是继秦兵马俑发现之后的又一秦代考古重大发现,是迄今为止形体最为宏大、结构最为复杂的古代青铜器,也是驾具最完整、制作最精美的陪葬车马,因造型精美绝伦、工艺高超,被誉为“青铜之冠”。
5月12日8时许,记者在秦陵博物院文物库房门前看到,工作人员使用吊车,将已经打包进集装箱的秦陵彩绘铜车马二号车零构件吊放进两辆具有恒温、减震的专业文物运输车中。
准备就绪后,9时许,在安保车辆的护送下,文物运输车缓缓开动,驶向目的地。
9:50,车辆安全抵达铜车马博物馆,装有铜车马零构件的集装箱陆续平稳落地,并被缓缓推进新馆。文物保护人员随即展开开箱、组装工作。
12:10,当记者走进展厅时看到,二号车的车厢和一匹马已经处理完毕,其他零构件还正在紧张清理组装中。据现场负责人介绍,二号车组装大概需要整整两天时间。
搬运方案严谨 确保万无一失
“二号车搬运前做了保护状况整体评估,看有没有彩绘起翘脱落、新的病害发生,同时进行了全面保养。为了尽量减少包装过程中对彩绘的影响,我们在最里层使用日本纸进行包裹,之后再用无纺布进行包裹,最大程度保护彩绘。”秦陵博物院副院长周萍告诉记者,为了保证运输过程中车辆的平稳,工作人员提前对运输路线进行了详细规划,并对道路重新进行了铺设,包括车辆行进速度都进行了模拟,每一步都非常严谨,要确保万无一失。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此次秦陵彩绘铜车马二号车的转运由具有丰富文物运输经验的华协国际珍品货运服务有限公司承担,车辆是专业的全封闭集装箱体,外观如货车,但里面有多层挂钩,还有恒温恒湿装备和监控设备。车厢门闭合后,还有一个专门用于装卸的升降板装置将门挡起封闭。“这个运输车辆可以根据文物重量不同,用电脑计算后调整并控制平衡。”据文保专家介绍,车辆先进的减震装置,可以大幅度降低行驶时颠簸对文物造成的伤害。
“铜车马博物馆建成,了却了我的一个夙愿”
“今天我真的非常激动,非常荣幸!我是秦陵铜车马发掘、迁移、清理修复的亲历者。”秦陵博物院原院长、研究员吴永琪说,秦陵铜车马发现之初,几乎是“粉身碎骨”,而且变形严重,铜体锈蚀矿化。文保工作者经过整整8年研究、保护、修复,当3000多块青铜碎片成功地复原为有着“青铜之冠”美誉的铜车马后,举世震惊。《秦陵一号铜车马修复技术》项目荣获199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0年,秦陵一号铜车马于上海世博会展出,作为中国国家馆“镇馆之宝”,成为世博会全世界目光的焦点。铜车马历经了包装、长途运输、外地展览的压力,最后完好无损地“回家”。“我们的文物修复、保护技术是过关的,我们的文物包装运输技术同样是一流的,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吴永琪自信地说。
“铜车马博物馆的建成开馆,给秦陵铜车马提供了一个更好的观众参观环境,也了却了我的一个夙愿!”吴永琪说,自己一直希望把铜车马博物馆建成一个车马文化博物馆,不仅仅展示这两乘车,而且要把从黄帝造车到商周一直到秦汉的车马文化进行全面展示。
让公众更好地领略“青铜之冠”风采
“遗址类博物馆最大的特点就是‘出土文物原址保护’,新建成的铜车马博物馆位于秦陵遗址公园内,秦始皇陵封土西南侧,距离铜车马陪葬坑原址约240米。此次铜车马回到出土地展出,会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它的价值和意义。”据秦陵博物院院长李岗介绍,两乘彩绘铜车马此前在秦始皇帝陵文物陈列厅内对外展出,这个展厅面积约600平方米,空间非常有限,无法全面展示两乘铜车马的科学价值、艺术价值。此次新建成的铜车马博物馆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展陈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改善了展陈条件和参观环境。
“铜车马博物馆不仅要展示两乘铜车马本体,还要展示中国古代车马文化,使大家了解从商周到秦汉,中国古代车马制度的变迁。此外,运用多媒体技术,将组成铜车马的精美部件进行展示,使大家能够领略到‘青铜之冠’的风采和古代科技、工艺的魅力!”李岗表示。铜车马博物馆建成后,不仅可以更好地体现铜车马的重要价值,解决现有展厅不利于全面展示的问题,还能把更多的游客吸引到秦陵遗址公园内参观,有效缓解高峰拥堵现象。
据悉,今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秦始皇帝陵铜车马博物馆将试开放。本报记者 赵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