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省委科技工委书记、省科技厅厅长孙科介绍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及政策包(总窗口)有关情况。到2023年,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在重点领域建设50个以上创新联合体、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及其他新型研发机构,攻克一批支撑产业和区域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新技术产业化应用不断壮大,推广转化科技成果1000项以上,引进培育科技型企业达到2000家;创新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建成双创服务平台30个以上,创新基金规模超过100亿元,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300亿元。

  多点发力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

  孙科介绍说,“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分为总体要求、工作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四部分。总体要求是,围绕加速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这条主线,以西部科技创新港和西咸新区为总窗口,全省其他高新区都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抓好人才和机制两个关键,聚焦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三大目标,把“秦创原”打造成为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总源头和总平台,建设成辐射带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和“一带一路”沿线高质量发展的市场化、共享式、开放型、综合性科技创新大平台。

  孙科表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重点任务主要有四方面内容,即“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提升产业创新发展能力”“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和科技人员创业”“打造‘三支队伍’,构筑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健全服务要素,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共安排部署了12项具体任务。

  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提升产业创新发展能力方面,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推动创新型领军企业主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参与,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构建企业行业技术创新平台。以产业创新为重点,围绕关中先进制造、陕北能源化工、陕南绿色发展等区域创新发展需求,探索“在港孵化+飞地转化”等模式,鼓励各市在“秦创原”建设协同创新平台。

  在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和科技人员创业方面,建立以产业行业分类的科技成果库,加强科技成果供需对接。支持金融机构在“秦创原”设立科技金融分支机构,健全技术交易服务体系。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服务体系,建立企业家导师团队,引入专业服务机构,提供一站式的综合服务。推进知识产权改革,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共享机制,健全科研人员股权激励机制,健全以创新为导向的科技评价体系,创新知识产权运营方式。

  此外,设立“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推动“政产学研金”结合,搭建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桥梁纽带。加大财政金融支持,3年投入支持资金24亿元。募集资金,吸引社会资本设立总规模不低于100亿元的天使和成长基金。设立省级资本市场服务中心分中心,加大“秦创原”内企业上市培育力度。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核心作用,支持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团队在“秦创原”创新创业。支持“秦创原”内符合条件的企业、科研院所自主开展工程系列中高级职称评审。

  5大类70条措施每条都“硬核”

  “为确保《三年行动计划》顺利实施,成立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领导小组,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细化改革举措,激发创新活力。”孙科说。

  他介绍,此次发布的《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政策包(总窗口)》主要汇集了十八大以来,全省各级相关政府部门、产业开发区等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台的一系列科技创新方面的政策举措,收集整理了153个文件、千余条政策。主要涵盖了科技人才、成果转化、企业创新、科研平台、服务体系等5大类共70条措施。

  其中,在加快科技人才聚集方面,《政策包》分为人才创新创业奖补、落实人才税收奖励以及人才的职称评审、住房、子女教育及医疗配套等2个方面9条;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政策包》分推进高校院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支持中直单位成果转化等3个方面13条,重点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

  “这些政策措施在‘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作为申报窗口统一受理,提供‘一站式’服务。后续根据落地项目的实际需求,继续研究制定和增补新的支持政策,按照成熟一批、发布一批的工作思路,不断完善。”孙科说,鼓励各个平台,包括地市、园区制定相应政策包,形成“1+N”政策体系。

  本报记者 王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