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牙科的江湖上,有一个名词广为流传,听起来就杀气腾腾,让人恐惧,那就是——“杀神经”。

  很多牙疼的患者一来就诊就说:医生,我这颗牙是不是应该杀神经了?医生,快帮我把这颗牙神经杀死!

  果然一个个都对自己够狠!可是诸位狠人们,你了解被你挂在口头的“杀神经”是怎么回事吗?接下来就听我给你们说一说“杀神经”的进化史。

  当我们的牙洞太大、太深、累及到神经时会出现剧烈疼痛,以前流行的治疗方法叫做“干髓术”,就是把疼痛的牙洞钻开,露出牙神经,放上“失活剂”将其杀死后清除,再使用药物抽干牙根内剩余神经的水分使其变干,就像木乃伊一样可以保留很长时间不会腐败发炎。这里面的“失活剂”就是用来杀神经的药物,它经历过哪些进化过程呢?

  在古代,老祖宗们牙疼的时候怎么办呢?

  宋代的《圣惠方》中记载:把含有“蟾酥”的药物做成药丸“以绵裹于痛处咬之”可以止牙痛。蟾酥是什么?就是蟾蜍眉间的白汗!

  意不意外?佩不佩服?老祖宗就是厉害啊,这作用都是怎么发现的呢?

  蟾酥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是国家明确禁止出境的物品,同时它也是一种很好的牙髓失活剂。因蟾酥中含有蟾酥毒素,可造成牙髓坏死和神经纤维传导障碍,从而达止痛作用,且在杀神经的过程中作用比较温和,一直应用于临床,是中国口腔医生独有的秘药。牙医君当年上大学时还在使用,不知为何近些年逐渐鲜为人知了。

  近现代,开始使用砷剂作为失活剂,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砷,起效迅速,刺激性较大,容易出现封药后疼痛。

  三氧化二砷是啥么东东?它的小名叫做“砒霜”,没错,就是“大郎,该吃药了”用的那个。

  什么?!砒霜?!这东西也能放进嘴里?!你好毒!你想让我“躺板板,埋山山”吗?

  不要害怕,虽是毒药,只要掌握好操作流程还是很安全的。那要是掌握不好呢?嗯,嗯,这个,那个……要是掌握不好就出大事了。

  三氧化二砷如果封闭的不严密漏到牙龈上,会导致牙龈烧伤,坏死脱落,露出牙槽骨。而且它没有自限性,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没有及时发现,或者封到牙洞里的药物超过时间没有取出,它会没有限制的一路向下杀过去,把牙周的牙槽骨都烧死。整个过程你感觉不到任何疼痛,当发现时严重的不但需要拔掉牙齿,还要把周围坏死的骨头全部敲掉,是不是吓得小心肝扑通扑通的跳。正是因为有着这个缺点,三氧化二砷失活剂逐渐从临床淘汰。

  现在,临床上最常用的是多聚甲醛失活剂。多聚甲醛是甲醛的聚合物,常温下缓慢挥发甲醛,具有较强的杀菌力,渗透性较好,作用持久,对组织刺激性较小,可以温柔的把牙神经杀死,即没有砷失活剂剧烈的毒副作用,又作用缓慢而安全,所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现如今,随着现代根管治疗技术的成熟,很多时候都是在麻醉状态下直接去除牙髓,不再需要杀神经这一步。但是在一些由于位置或自身条件等原因不适合做根管治疗的情况下,杀神经依然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所以了解一下杀神经的进化史也没什么不好,毕竟,奇奇怪怪的知识又增加了呢。

  口腔科现已搬至糖坊街院区

  新环境,新设备,新技术

  欢迎有口腔问题的患者前来就诊

  联系电话:

  029-87216369    029-87213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