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是西安千年文明的缔造者,是西安百姓的绿色家园和精神寄托;西安也因秦岭而光辉灿烂。对于生活在秦岭脚下的蓝田人而言,“终南之秀钟蓝田”,其灵韵之美,也得自秦岭。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既是陕西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美丽西安的重大举措,更是利在当代、惠及子孙后代的大事。

  2020年以来,蓝田县在西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委秦保委的支持指导下,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盯秦岭突出环境问题整治、秦岭生态修复、秦岭地域网格化管理等重点工作,坚持安排部署到位,细化措施到位,推进落实到位,完成了2020年度秦岭生态保护各项目标任务。

  提高政治站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加大对秦岭保护力度,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近年来,蓝田县委、县政府带动全县干部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的政治要求和陕西省、西安市秦岭保护的高标准工作要求上来,统一到建设生态蓝田、实施全域旅游战略的要求上来,统一到部门、镇街的每一项具体工作上来,强力推动秦岭保护工作,工作面貌焕然一新。

  蓝田县在财政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加大秦岭保护资金投入,每年列支500万元作为秦岭保护专项资金,为秦岭保护各项工作提供了资金保障。严格执行《蓝田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监督办法》《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协作机制》《蓝田县秦岭北麓“五乱”整治反向扣分实施办法》《蓝田县秦岭北麓“五乱”问题专项巡查工作方案》《蓝田县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考核办法》等要求,建立健全秦岭保护管理长效机制。明确了县秦保局、县发展改革委等28个单位及沿山12个镇街秦岭保护主体责任,形成了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依托原林业系统流峪、葛牌、灞源、清河、辋川、汤峪等6个木材检查站场所(加挂有“蓝田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执法中队”的牌子),设立站长、副站长,在秦保系统干部中选拔产生。将专职网格员按照各区域站的巡查范围配备。2020年4月筹备,5月底开始运行。将生态实绩作为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着力强化目标责任考核导向作用,形成重生态、抓生态的工作导向,推进秦岭保护工作。

  利用各种载体,对秦岭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广泛宣传,不断提高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知晓率和群众贯彻落实省、市《条例》自觉意识。加快秦岭保护实施方案和勘界定标设置工作。按照省、市部署,参照《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征求意见稿)》,完成《蓝田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方案》编制工作。

  重拳整治秦岭突出环境问题,把抓好秦岭突出环境问题整改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一是制定了《蓝田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联合执法工作实施方案》,2020年多次组织多部门联合执法,终南山庄农家乐、普化镇西李家沟等2处违建拆除。加大秦岭保护区污水整治力度。与中国水利水电三局签订了战略协议,启动实施秦保区镇街及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目前,已完成4个镇镇区污水处理管网和站点设施建设。

  “小网格”大保护  秦保铁军24小时坚守一线

  在灞源镇,一大早,顶着凛冽的寒风,秦岭网格化管理灞源区域站的网格员们徒步进入山中,每到一处,他们都会对植被成活、环境卫生、火灾隐患等情况进行排查,一旦发现问题,马上查找记录,作比对、拍照片、及时登记。

  蓝田县在网格管山工作中,建立县、镇(街)、村三级网格,设立6个网格化管理区域站,208名专职(兼职)网格员日夜不停地坚守在秦岭生态保护的第一线,开展政策理论宣传、问题排查整改,以排查、督办、整改一体化的工作方式,形成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闭环。

  2020年来,蓝田县不断强化秦岭网格化体系建设,实现秦岭保护全面覆盖。整合执法力量,设立蓝田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监察大队,成立了6个秦岭网格化管理区域站。出台《专兼职网格员管理制度》《关于调整兼职网格员设置的通知》《专职网格员选聘办法》《网格化管理考核办法》等系列制度,全面加强秦岭保护网格员队伍的考核管理。

  推行“一本制度两本台账”模式。“一本制度”即《蓝田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管理制度汇编》,包括《专兼职网格员管理制度》《专职网格员选聘办法》《网格化管理考核办法》《蓝田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管理巡查制度》等23项规章制度。“二本台账”即《秦岭违建整治各类问题台账》和《巡查工作台账》。

  把山区农家乐集中区域、河道、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地、景区等区域作为工作的主阵地,常态化开展巡查管理,保证及时发现秦岭“五乱”问题,准确掌握镇街秦岭保护实际情况,高效督办整改。成立蓝田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管理指挥调度室,配备了60寸显示屏,对各镇街网格员上线巡护进行日常监控,并每天安排专人对三、四级网格员履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上线巡护率达到96%以上。结合疫情防控、森林防火、秦岭“五乱”整治工作,每月巡查检查6000余次,发现问题现场进行整改处置。

  通过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创新改革、秦岭保护区农村污水,尤其是农家乐污水整治,以及镇街秦岭保护工作站的设立,使秦岭保护区管理体制机制基本形成。2021年,蓝田县还将继续夯实网格化监管基础,快速实现新纳入秦岭保护区的5镇秦保工作全面接轨,完成“数字秦岭”建设,推进秦岭保护网格化管理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全面遏制“五乱”问题发生。

  “数字秦岭”助力 智慧护山入眼皆新绿

  一大早,蓝田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执法局工作人员来到玉山镇闫河村,查看安泰石英矿项目整治后植被恢复情况。以前矿山挖掘山体留下的疮痍已经逐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满山绿色的草甸植物,各类乔灌木蓬勃生长。

  据了解,2020年3月起蓝田县对该矿山项目启动修复,截至目前,蓝田县正在全力推进三个生态恢复项目,违建点拆除复绿达580亩。矿山立面生态修复、小水电站拆除工作加快推进。3个矿点立面修复工程已完成;6座小水电,已拆除5座,剩余1座已断网,正在拆除。

  为保护大秦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蓝田县还构建了“我爱秦岭互联网植树平台”,通过互联网认种认养白皮松具体方式让社会企业和个人参与到秦岭的绿化建设中,“平台”计划五年内完成5万亩70万余株白皮松的种植和认养(种)目标。 

  据了解,2020年蓝田县全年营造林10276亩,占年度任务9000亩的114.2%。2021年,该县还将实施三个工程:秦岭生态修复工程,完成年度秦岭植被恢复造林3000亩;启动欧元贷款造林项目,完成造林5000亩;启动国家木材战略储备林项目,完成造林5000亩。推进“互联网+我为秦岭种棵树”项目,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秦岭生态修复工作。

  数字化时代,为进一步提升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蓝田县还上线了“数字秦岭”项目,为秦岭生态保护加上“智慧”的翅膀。计划建成“峪口峪道视频监控系统”“森林防火系统”“无人机+遥感监测系统”“无线广播宣传系统”和“大数据系统”,至2021年6月份全面完成。目前,“峪口峪道视频监控系统”已初步建成。

  据秦保局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将针对秦岭北麓蓝田县段沿山区峪口峪道和重点区域进行全时监控,上线的数字化系统将包括5个管控系统、3级管控中心(站),实现秦岭保护人防、物防、技防措施的新突破。

  对破坏零容忍 高水平护航大美秦岭

  保护秦岭北麓生态环境,必须立即遏止住对生态的破坏。

  蓝田县地处秦岭北麓,境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近年来,蓝田县持续开展打击破坏秦岭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活动,对猎杀、贩卖等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犯罪行为保持零容忍的高压态势,重拳出击、多措并举,以强硬的态度坚决保护好大美秦岭生态环境。 

  蓝田县成立工作专班,制定了《打击破坏野生动物的实施方案》,排查各类餐饮企业980户,签订承诺书980份,检查排查集贸市场12家,查处行政案件4起、刑事案件5起、共计处理13人、逮捕7人。全县野生动物养殖场全部平稳退出。

  蓝田县还将峪口峪道综合整治与拆除农家乐整治提升、污水治理、环境综合提升等紧密结合。仅汤峪“一条沟”拆除各类乱搭乱建173处。至2020年底,秦保区所有镇政府所在地全部建成污水处理厂。在羌水崖拆除了“上林金樽”违建点的主体建筑,保留了廊亭的设施,将群众乱搭乱建、乱堆乱放彻底清理,新修了生态旅游公厕和停车场,建成了广受群众赞誉的“羌水崖公园”。汤峪“一条沟”建成小广场、小公园等景观节点5个,配建生态旅游公厕3个。至2020年11月,全县完成了辋峪、汤峪、流峪、蓝峪、倒沟峪等5个峪口峪道整治提升。

  峪口峪道的整治,既促进了农家乐规范经营,又让群众增加收入,使群众的思想逐步从“要我保护秦岭”向“我要保护秦岭转变”。环境与民心的和谐,让秦岭绿水青山更显壮丽多姿。

  2020年9月8日,蓝田县召开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推进会,对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美国白蛾和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工作、森林卫片执法进行安排部署,加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尤其是采取有效措施有效防控,对“美国白蛾”和松材线虫等林业有害生物全面排查防控,全县未发生松材线虫等疫情。

  全面加强林业资源管理,对2020年120个卫片涉林疑似图斑进行调查,涉嫌违法图斑11个已依法依规处理。2021年,蓝田县还将实现秦岭自然资源保护的新突破。完成秦岭保护区勘界定标、自然保护地勘界定标和秦岭国家自然公园(蓝田段)前期相关工作,高标准完成公益林落界、自然地优化整合,进一步提升森林、湿地、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保护水平。

  “重峦抚渭水,碧嶂插遥天。”在蓝田秦保人的坚定信念中,在他们的行动中,青山、绿水、蓝天、新鲜的空气触手可及,未来的秦岭,也必将以一山碧绿、八水长流的美景,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西安城市发展的最美名片。本报记者 周婷婷 代泽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