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晚,西京学院智媒体传播研究中心邀请《出版科学》编辑部主任——杨丹丹,在西京智媒体论坛第九期“S&C刊论文大讲堂”做《数智时代C刊论文刊发——编辑、作者、审稿人三重视角》学术报告。
在此次讲座中,杨丹丹从刊物介绍、数智时代出版领域发展现状和C刊发文标准三个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讲解,助力新闻传播学类论文撰写。
“文章要优美、细腻、有骨骼、有棱角。”谈及编辑视角,杨丹丹将其总结为:水准筛选。她表示一篇文章的刊发其背后的逻辑是一个遴选的机制,第一道门槛就是文章的“气质”是否优美,具体可阐述为英文齐全、摘要规范、注释规范、层级结构、选题和语言这六个方面。但其实很少会有C刊明确地说明他们的要求与规范,他们的任务是从一众投稿之中筛选出最规范、最优秀、表达最清晰、选题最有价值的文章,且每过几年筛选刊发的标准都会提升,这就要求科研工作者和广大学者们做到:思维品质的争夺,尽善尽美的比拼。
对于作者视角,杨丹丹认为:没有阅读就没有科研。要面对编辑视角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标准与要求,阅读是最好的捷径,或是投入于实践之中切身感受环境。杨丹丹表示如果想要形成体系性、深刻的认知,必须要阅读,尤其是经典、基础的理论与原著。“阅读使人丰富,讨论使人成熟,写作使人精确。”
审稿人视角下,最主要的一点就在于:解决问题了吗?无论是在传统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或是新智生产力时代,它永远是与时俱进的,因为它要解决那个时代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又与我们的学科和产业背景密切相关。主要可以根据创新性、深度和系统性三个维度进行观察。从“真问题、真见解、真思路”这一路径进行探索,方可写出一篇好文章。
“学术期刊真正的使命是为了推动科学的发展。”杨丹丹表示,科研工作和论文刊发仅有C刊与作者二维视角是不够的,因此我们应该回归到一个最初的场域之中,刊物自身也需解决时代问题、学科与产业贡献等。
讲座中各位学者积极提问。共同讨论学术问题,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有学者提出:出版史研究文章如何写新写实?针对这一问题,杨丹丹给出两点建议,一是通过引用他人的文章,避免过多引用古书著作从而造成的“一潭死水”的现象;二是多读国外刊发的文章,出版史在国外有着非常多且丰富深入的研究,不要只拘泥于国内既有研究。对于数字人文视野下传统优秀文化如何转型,杨丹丹认为优秀传统文化是国人的“百宝箱”,在传统出版时期是典籍著作,数字出版时代就是数据库,而在数字人文视野下它便有可能是“元宇宙”或是大型语言模型。
西京学院传媒学院特聘教授南长森对杨丹丹的精彩发言表示感谢,他谈及本场讲座的关键词其实有四个:编辑、作者、审稿人及其背后的关系,通过讲座不仅从多维度了解了C刊发表,更是收获了许多引人深思的问题。
西京智媒体国际论坛已经连续举办四届,为广大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持续的国际性学术交流平台,进一步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业应用的新成果、新趋势,推动智能媒体的发展,促进多学科、多领域智能媒体研究的深度融合。
第五届西京智媒体论坛定于2024年6月22日-23日在西京学院线下举行,会期两天,与会嘉宾将围绕论坛主题开展交流探讨,现开始征稿
投稿邮箱:xwcmx@xijing.edu.cn。论坛详情请持续关注西京学院智媒体传播研究中心,及公众号“西京学院传媒学院”和“西京动静传媒工作室”。
编辑:张睿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