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艺术不能承受加之于上的种种负荷时,为艺术而艺术,唯美的艺术非功利的艺术必然为一些艺术家所追求,这种追求如果仅仅是在形式上的,而这种纯形式又不能将人的生命、人的灵魂融纳进去,那也只能给人感官一时的快感或新鲜感,却不能更深层地打动人的心灵

季秀伟是我多年的画友,他有相当长的时间简居宝鸡,又执着地寻找着一种带有中国农村泥土气息的绘画表现,那一时期我看过不少他的写生,扑面的泥土芬芳,伴着村道上的牛粪和包谷秆,柴草的腐香,春夏秋冬点缀着山村老百姓的生活场景,当时我给季秀伟这种执着以极大的肯定。

后来秀伟进城了,他现今有了更好的条件将他多年来积累的生活素材和美的感觉在绘画艺术上给以升华。

我高兴地看到他进城后的这一批小画,除了仍然感受到画面的质朴和亲切,还发现了他艺术探索至关重要的些微变化,比如:画面更单纯了,单纯的笔墨、单纯的境界、单纯的情绪。又如:画面强化了对心灵的召唤,旷野的一只狐狼;

这些微小的变化是可喜的,因为他不是在符号或形式上的徒有,而是沿着艺术本体纵向深入灵魂的变化。这条艺术原则应是千古不变的,有了这个前题,不妨秀伟可以大胆地寻找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我们期待着秀伟沿着这条路走的更加精彩。>>>详细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季秀伟的山水画创作主要围绕北方农村家园这一主题展开。从1996年在广东省首届中国画大展获铜奖的作品《故园游梦》到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再获铜奖的作品《梦回故园》,从第十届全国美展入选作品《紫色晨光》到北京奥林匹克美术大展又获铜奖的作品《黄柏园》,他着力塑造和表现的都是地域鲜明的淳朴农庄景致。

季秀伟的此类作品虽多写关陕一带自然风情,却一改长安画坛山水画多苦涩荒寒之审美意蕴。他的自然家园在意境上总给人以淳厚的暖意和梦幻般的温馨。在他众多早春图景的写生和创作中,我们很少感受到冷寂和苍凉的气氛,他以人物的活动、动物的点缀、山花的闪动赋予画面的活跃和温热。

季秀伟赋予画面温暖的意蕴更多出现在对秋景的表现上,在他笔下,秋天的农庄是金灿和丰硕的,房前屋后、院场栏架皆硕果累累,风光满目。他写生中本就观察入微,故心中物事甚多。凡农家藤箩梯凳,秸秆菽果,他在创作中可信手拈来,且只要画面需要就不厌其烦尽收图中。

从长安画派先驱赵望云、石鲁先生始,以文人笔墨写西北自然山川或人物生活,已然成为长安画坛之传统。秀伟自幼深受长安画派之影响,恪守艺术从生活中来的信念,在承继北派大山大水气度和具象充实的特点上,他特别关注自然的“写实”特征和由写生而得的对生活实感的积累。>>>详细

 写生是什么?是把生活中鲜活的东西,现实中美的东西,令你冲动的东西,通过主观的撞击,改良一下,塑造一下,表现出来。写生不是跑多少路,是用心去品,用心去画。

写生首先是为了美,而不是狭隘地认为是收集素材,或者说是熟悉生活,这都太浅薄。实际写生时你感动了,收获一张好作品,就是成功的。

写生的状态和创作的状态,你把它分开一点意义都没有。我在画画时,一激动就能画出好的画来,不激动就画不好。写生不能只是生活化,那是最低的。如果没有传统文化素养,没有深厚的美学知识,也不行。中国化的透视、笔墨语言、气象境界,这些优秀的东西运用得好,才能体现民族绘画的优秀精神。

到生活中去画,能激活你的灵感,我就喜欢这种状态。大自然是美好的,在大自然中,我的能量、我的智慧、我的精神能达到一种释放。这就是我对写生有兴趣的原因,总在画室里面画,了无新鲜感,也易程式化。我把我的写生脉络整一下:第一阶段,用毛笔把客观景物描绘出来,是初期的想法,这个过程用了五年;第二个阶段,能把客观景物画像了,还有点笔墨,又是五年;第三个阶段,画得多了,到处画,把它驾驭了,但发现还有很多的不足,就有取舍去改造它,这个阶段用了也有十年;>>>详细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