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榆林讯(刘峰 记者 李波)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也是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的关键措施。榆林市佳县以大力发展扶贫农场(工厂)为主抓手,整合村集体合作社资源和产业扶贫资金,切实解决产业扶贫项目小散弱等问题,每个乡镇建设1个扶贫农场(工厂),把贫困户嵌入产业链,构建“党建引领、龙头带动、科技增效、产业支撑”长效增收机制。目前,全县已建成谢家沟、向阳湾等7个扶贫农场和东方红扶贫工厂,提供就业岗位1355个,带动6.1万名群众增收。

  今年正在建设刘家崖窑、桃园则沟酸枣园等13个扶贫农场,榆佳经开区肉食品加工、陈家泥沟饲草料加工、益民红枣加工、进选手工挂面加工等4个扶贫工厂,预计可提供400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18万群众稳定增收,324个村集体年均收益可达10万元以上,其中谢家沟、王宁山村集体年收益可达100万元以上。

  谢家沟扶贫农场是在整合甘肃中盛农牧集团、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和扶贫产业资金基础上成立的。谢家沟村由18个自然村组成,总土地面积1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650亩,总人口158户68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4户33人,在册贫困户2户2人。移民搬迁安置工程建成投运,137户542人搬迁入住。近年来,谢家沟村依托“四园两厂两基地”,即大棚果蔬园、有机杂粮园、山地苹果园、葡萄园、万只红枣湖羊养殖厂、酿酒加工厂、光伏扶贫基地、农业托管基地(农机合作社),因地制宜发展以红枣湖羊养殖为主的扶贫农场。项目达产达效后,仅湖羊养殖即可带动20个村集体年均增收10万多元,提供就业岗位185个,辐射带动7800多户20000余名群众持续增收致富。

  据了解,佳县重点按照“东枣西果北蔬菜、旅游畜牧杂粮中药材”产业布局,依托“3+X”产业,“3”即100万亩红枣、20万亩山地苹果、200万头只红枣羊等畜禽,“X”即10万亩中药材、10万亩小杂粮、10万亩地膜高粱、1万亩渗水地膜谷子、1万亩设施蔬菜、1万户葭州民宿,户均1份光伏产业、1个就业或劳务输出等。同时,推广“村集体合作社+龙头企业(能人大户)+农户(贫困户)”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种养加产业、乡村旅游、光伏电站等多种模式的扶贫农场(工厂),让贫困群众通过进场务工、入股分红、土地流转和参与经营等方式,挣薪金、分股金、拿租金,推动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培育一批创业致富带头人,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不断提升带贫益贫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