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今日点击》记者 孙增胜 贺亚洲)对生活在自然灾害频发及贫困山区的群众实施移民搬迁,是我省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最近,榆林市子洲县的群众向我们栏目反映:在他们那里,建好的移民新村很多无人居住,成了新的空心村。这是怎么回事儿呢?我们一起来看记者的调查。

  几天前,记者来到了子洲县马岔镇当地移民新村。尽管新村规划整齐,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完善,可是,村子里却空荡荡不见人影。记者首先前往子洲县续家湾移民新村,大部分院子长满蒿草,门窗锈迹斑斑,应该是好长时间无人居住了。

  记者:“这里一共有多少户?”

  子洲县马岔镇续家湾村村民续海根:“75户。”

  记者:“75户现在入住了多少户?”

  续海根:“住了十来户了。”

  记者:“这是哪一年建的? ”

  续海根:“五六年了。”

  在距离续家湾移民新村不远的已经建成5年的小寨移民新村,记者看到的仍旧是空荡荡的巷道,长满荒草的院落。

  子洲县小寨移民新村村民张利:“总共盖了60套房子。”

  记者:“60套住进来多少?”

  张利:“住进来11户。”

  随后,记者又来到马岔镇的牛家沟移民新村,这里每户都是独立的两层楼房带一个小院子,但入住率也不到一半。

  子洲县牛家沟移民新村村民牛占岗:“2011年修的。”

  记者:“这里一共多少户?”

  牛占岗:“一共是28户还是29户,住进来的13户。”

  何家集镇的移民新村是子洲县较大的移民新村,建成于2013年,有275户,与何家集镇政府一路之隔,地理位置优越,但入住率连三分之一都不到。不少房屋内部仍是初建成时的状态。

  记者:“现在能搬进来住的有多少户?”

  子洲县何家集移民新村村民惠海明:“住进来的有七八十户了。”

  子洲县续家湾移民新村村民续海孝:“国家补贴四万八千元,个人投资一万五千元,就这个门面里面什么都不管,里面你再装修,好一点的你就得十来万元,平常一点的你就得四五万、五六万元,修大门里面装潢呀,这个负担就重,要不为什么大部分人住不进来?住不进来是有些人有住处,有些是现在投资不起。”

  小寨移民新村村民:“住在这里就是工也打不着,种地没收入,就是这个困难,就是没收入。”

  惠海明:“在老家住着哩,有的嫌院子小,家里养不成羊了猪了。”

  当地群众告诉记者,移民搬迁资格审不严,房子批给并不需要搬迁的熟人甚至是关系户,些“关系户”在移民搬迁房到手后再转手倒卖,以从中牟利。

  在何家集镇移民搬迁小区,记者看到,许多空置的移民搬迁房外都张贴着卖房信息。居住在这个移民小区的贺海圣和高彩霞,老家都在距离这里10公里之外的大山深处,因为申请不来移民搬迁房,只好掏高价买二手移民搬迁房。

  何家集镇贺家村村民:“跟他(村干部)关系好的,得到了甚至多拿到了(搬迁房),剩下的要移民到这里来,还要到别的群众那里掏钱买。”

  记者:“高价?”

  贺海权:“高价买,就是。”

  记者:“真正需要房子反而得不到?”

  贺海权:“真正想需要的,你像高兰芝,高雄、高飞弟兄二人,还有贺家山的贺善生、贺军。”

  记者: “你这房是多少钱买的?”

  子洲县和何家集镇移民新村村民贺海圣:“两间出了16.6万元。上下两个顶两个。”

  记者:“16.6万元,买谁的?”

  贺海圣:“买的何志勇的。”

  子洲县何家集镇移民新村村民高彩霞:“买高军民的。”

  记者:“多少钱买的?”

  高彩霞: “8万元。”

  记者:“这个移民新村村民把这房子拿到手以后自己不住,又倒手卖出去的有多少户?”

  惠海明:“大概有七八十户。”

  子洲县何家集镇移民新村包工头刘小红:“就这房子我2013年带的农民工全部修好以后,现在2018年了,农民工工资欠下还不给。”

  记者:“欠多少钱?”

  刘小红:“欠我180多万元。”

  记者:“多少人的工钱?”

  刘小红:“现在欠人家的不到50个人。”

  子洲县何家集移民新村包工头曹建林:“现在欠我个人的是一万二,条子我现在拿着,再一个十几二十个手下用的打混凝土的,大概还欠十来万着。”

  记者连续两天前往何家集镇政府采访。

  记者:“为什么这么多房子都空在这里没人住?”

  子洲县何家集镇党委书记贺鲲:“我现在开会着呢,县上组织的会议。”

  子洲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常在彬:“市场不可预测,没办法预测这个东西,修的时候政策宣传的时候,群众热情很高,说好这个房子住进去之后呢,摆脱多少年的烂窑洞,什么住进去好,可是修好之后,他又不住了。”

  常主任说,对于目前这种现状,他们也没有什么的好的解决办法。

  移民搬迁本来是国家的一项惠民政策,可到了子洲县 ,却因为政府部门审核不严,监管不力等原因走了样,变了味。我们希望当地能够严格执行我省的移民搬迁政策,积极培育相关产业,及时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让广大移民群众真正能够“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