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我们参加西安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专题培训班,赴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考察学习,先后在安吉县余村、目莲坞村、碧门村进行了实地参观,学习了该县“美丽乡村”建设方面的做法,开阔了眼界,受到了启发,找到了差距,也学到了许多好的经验。

  一、安吉印象

  安吉县地处浙江西北山区,素有“中国第一竹乡、中国白茶之乡、中国椅业之乡”之称,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中国美丽乡村发源地、全国首个生态县、联合国人居奖唯一获得县。自2008年起,安吉在全县开展“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以“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为总体目标,以“尊重自然美、侧重现代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为主要原则,以“环境提升、产业提升、服务提升、素质提升”四大工程为基本路径,统筹谋划,突出重点,凝心聚力,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安吉的美丽乡村建设安吉的美丽乡村建设

  走进安吉的美丽乡村,给人四点印象 :

  生态环境“美”如画。峰峦秀美,竹海云涛,溪涧纵横,村雅人和,农田像庄园,村庄像花园,俨然一幅“村在林中,房在园中,山在云中,人在画中”的乡村美景。

  历史文化“韵”如诗。每个村都植入各具特色的文化元素,走在各考察村的街街巷巷,随处可见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传承。

  人居环境“净”如洗。无论是沿途路过,还是实地走过;无论是繁华集镇,还是恬静乡村;无论是城市公路,还是乡村小道……凡所到之处,可视范围内没有见到一只塑料袋、一张废纸、一片果壳,家家户户窗明桌净,大小村道洁净如洗,山涧溪水清可见底。

  经济发展“业”如歌。每个村都善做经营文章,他们抓住本村独特的产业优势,深入挖掘,不断做大特色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实现了村强人富。碧门村以“产居相融,悠然碧门”为定位,大力发展传统产业竹制品加工,不断提升产品档次,积极搭建电商平台,做大做强了竹制品产业,走出了一条产业富农的新路子。

  二、安吉经验

  安吉在乡村振兴方面的主要做法:

  一是科学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以规划为引领,把全县当作一个大景区来规划,把一个村当作一个景点来设计,把一户农家当作一个小品来改造,先后编制了县域总体规划、县域分区规划、村庄布局规划、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县域控规覆盖率达到95%,所有乡镇、村编制了生态乡镇、生态村建设规划。规划编制坚持因地制宜、突出个性,根据产业、文化、生态和村容村貌的不同,合理定位村庄主题特色,做到既融入整体大环境,又体现特色小“气候”。创建项目坚持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实施,所有建设项目必须作出与整体相适应、相协调的设计。

  二是精心打造,立足一流铸精品。瞄准定位于“全国第一、全国唯一”,制定了《安吉县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考核指标与验收办法》,坚持科学合理、操作简便、有所创新,设定“中国美丽乡村”的建设内容及考核标准,并细化到4个方面、36项指标,其指标标准远远高于全省、全国同类标准。其中“村村优美、家家创业”是两项关键性硬指标,覆盖所有行政村,真正体现 “美丽乡村”建设“不是做样子,而是做实事”、“不是种盆景,而要满园春”、“不是搞政绩工程,而是要搞惠民工程”。

  三是做大产业,发挥特色夯基础。紧紧围绕“中国第一竹乡、中国白茶之乡”做文章,依托108万亩竹林和10多万亩白茶,不断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竹制品加工业和茶产业,家家创业,户户经商,2016年毛竹产业年销售收入达150亿元,白茶年销售收入达10亿元,实现了“两片叶子富了一方群众”。大力发展以乡村休闲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立足山水资源丰富的优势,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全域发展旅游,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一村一业”的格局,休闲旅游业进入旅游总人次2000万、旅游总收入超200亿的“双千百时代”。

  四是狠抓党建,激发活力强保障。“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安吉县始终把基层党的建设贯穿美丽乡村建设的始终,抓党建激活力,强组织树品牌,走出了一条“党建+”的乡村振兴之路。比如刘家塘村深入开展“三联三带”活动,即“村两委联系党小组,带领发展村户经济;党小组联系党员,带班参与乡村治理;党员联系群众,带头倡导乡风文明”,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带头作用;在健全管理机制方面,积极开展“四诺履职,记实管理”活动,通过年初对岗定诺,每月依标践诺,季度按绩点诺,年度述职评诺,全程纪实管理,落实工作实效;在党组织和党员管理方面,制定了村党组织“堡垒指数”量化考评管理标准和农村普通党员、流动党员先锋考评管理标准,量化考核标准,赋分评定等次,实现了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精准管理。

  五是多元投入,共建共创聚合力。加大政府投入推动建设,充分发挥财政杠杆的调节和激励作用,对考核验收合格的村根据人口规模大小实行以奖代补。吸引社会资金支持建设,安吉近6年来,共撬动各类金融工商资本投入60亿元以上。激励广大群众参与建设,两年来,村级集体共投入1.5亿元,农户个人投工投劳1亿元,主要用于村内环境改造和农户庭院美化。同时,深入推进与国家、省有关部委、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争取有力支持。  

  六是注重管理,创建发展可持续。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加强村庄环境建设长效管理的《实施意见》和《考核办法》,大部分完成整治任务的村都建立了日常保洁、绿化养护、动态督查和违规问责等办法,做到建设一个、巩固一个。构建了县、乡镇、村三级考核监督体系,由相关部门统一考核。实行县、乡镇、行政村三级联动机制和月督查、月通报、年终考核制度以及跟踪复评制度,加强日常监督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对已授牌中国美丽乡村的管理依据,进行摘牌或恢复中国美丽乡村称号。实行财政以奖代补的激励政策,县财政每年安排1.2亿元对“中国美丽乡村”创建考核评定的精品村、重点村、特色村,以及乡镇分别奖励,切实调动了各级积极性。

  三、启示与反思

  学习安吉的做法,灞桥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要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一要搞好科学规划。要对全区农村进行深入调查,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近期需要城改、移民安置重建村庄和长期保留的村,坚持保护、治理和建设“三位一体”,聘请知名设计团队对村庄规划布局进行研究,实行分类指导,不搞大拆大建,不能村村一面。

  二要抓好示范带动。制订美丽乡村建设长期规划,每年选定3~5个村班子团结、集体经济发展好的村开展试点,不追求固定模式,注重从细节入手,因村制宜,突出特色,追求个性,彰显魅力,打造以生态文化为主题的多元化乡村,体现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建设一批能体现灞桥山水人文特色的精品村,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三要加强产业支撑。美丽乡村建设还要注意产业培育,利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机遇,加快推进农村产权改革,盘活集体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精品民宿、休闲观光农业等旅游产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断增加群众收入。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有效解决村美和民富的关系,逐渐引导美丽村庄变“输血”为“造血”,促进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四要突出人居环境治理。要把农村垃圾、污水、绿化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环节抓实抓好。农村垃圾处理要围绕推行垃圾分类和清运处理开展工作。农村污水能接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的,要接入污水处理管网进行处理;不能接入污水处理管网的,要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村庄绿化不但要提升村口、主街、广场等主要节点村,还要注意房前屋后、大街小巷、庭院内外的绿化。

  五要挖掘文化元素。要把文化建设充实到美丽乡村建设之中,深层次挖掘村庄文化元素,提升村庄的文化内涵。要充分利用旧建筑、古民居、老祠堂等,搞好历史文化遗址的保护与开发;要传承好历史文化,挖掘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民间传说等,讲好“灞桥故事”;要大力发展现代文化,及时捕捉“时代楷模”的名人文化元素,利用好村里现有的文化阵地,宣传文化,传播正能量,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六要强化党的领导。要把党管农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建立完善区街村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体系,健全队伍,明确责任,让各级党组织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要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开展丰富党员教育活动,使农村党员在政治理论、道德修养、发家致富、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走在前列,实现“党员带群众”的良好局面。要有针对性地把村里德高望重的群众、发展产业的能人、脱贫致富的典型以及在其他领域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农村党员队伍中,切实打造一支振兴乡村的生力军。

  七要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区财政每年都要明确资金数量,拿出真金白银,支持美丽乡村建设,保证每年都“有米下锅”;要认真研究上级政策,积极搞好项目对接,争取上级资金投入;要调动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社会性资金注入;要做好涉农资金整合,打破部门、地域界限,涉农资金捆绑使用,集中力量办大事。策划包装田园综合体、农业主题公园、农业小镇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工商资本下乡,推进乡村振兴。

  安吉之行,不虚此行!安吉之行,让我们看到了差距与不足;安吉之行,让我们看到了目标与希望。

  “乡村振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我们的目标是奋力打造乡村振兴“灞桥样板”,统筹城乡发展,让灞桥的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我们要对标对表安吉,学经验、找差距、补短板,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来源:西安市统筹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