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初,穆寨街道门岩村被确定为市级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截止2017年11月份,已经全面完成股份权能改革试点的各项工作。为总结经验,查找问题,为下一步全面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奠定基础,近期我们对门岩村改革试点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基本情况

  穆寨街道门岩村位于穆寨街道最南部,南距蓝田县城20公里,北距穆寨街办12公里,东与蓝田县三官庙镇金山村隔沟相望,西临穆寨街道三庙村,下辖上宋、下宋、门岩、杨岭、下湾和杨坡赵6个村民小组,共266户,1007人,全村低保户8户18人,五保户5户6人,残疾人42人,贫困户15户32人。总面积5700亩,其中耕地2400亩。全村特色农业种植面积达1000亩以上,其中晚秋西红柿种植面积200亩,西瓜、甜瓜种植面积300亩,杂果种植面积500亩。门岩村经济来源以种植和打工收入为主,2016年度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5425元。

  二、主要做法

  (一)制定方案,宣传动员。成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村民代表为成员的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安排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制定了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对目标任务、实施步骤以及各阶段工作内容和完成时间进行了详细安排和部署。印发了《致广大村民的一封信》等宣传资料,组建了议事会,采取入户座谈、张贴横幅标语等形式大力开展宣传动员工作,充分调动了农民群众参与、支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清产核资,摸清家底。自2017年9月份开始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对集体资产进行全面的清产核资。清产核资工作领导小组对村、组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各类资产、资源、资金进行全面清理核实,通过账目审查、实物清点、实地测量等方法,分清了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资源性资产,并分类登记建立台账,明确了债权债务。对清产核资的结果进行三榜公布,召开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大会进行确认。村集体总资产334.39万元,其中经营性净资产0元,非经营性资产334.39万元;共有资源性资产5460.7 亩,其中水面4亩、土地2422.63亩、荒山3034.07亩,为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推进做好基础工作。

  (三)摸底核实,界定身份。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的界定是整个产权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整个改革工作矛盾的焦点。该村按照“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程序规范、群众认可”的原则,综合考虑村民的户籍关系、收益分配以及权利义务关系等,制定了《门岩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方案》,对出嫁女、入赘男、在校大学生、现役义务兵、志愿兵等特殊群体明确了身份界定意见,重点落实对妇女、儿童等群体人员权益的保护。通过摸底调查、张榜公示、民主决议、确认登记等程序,界定成员1007人,编制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花名册,顺利完成了成员身份的界定,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四)合理配置,折股量化。根据清产核资和成员身份界定结果,该村积极探索股权配置和量化方案,制定了符合本村实际的《门岩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股权设置分为个人股和集体股,其中,个人股占比70%,按照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平均分配,集体股占比30%。股权设置分为动态+静态股的管理模式,确定以股改基准日为依据,每5年小调整一次,在5年内不再发生变动。

  (五)建章立制,完善管理。为了规范对集体资产的管理,该村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在改革试点各项工作基本完成的基础上,制定了《门岩村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章程》,建立健全《董事会职责》、《监事会职责》、《股东代表大会的职权》、《股东的权利和义务》、《财务管理》等十项管理制度,规定了股东大会、股东代表大会、监事会等机构的议事规则,健全了集体资产运营管理、监督和收益分配机制,为推进集体产权权能改革和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提供了保证。

  (六)创新模式,发展产业。村级经济合作社成立后,发挥引领作用,带领全体村民共同致富和壮大集体经济组织实力成为第一届合作组织董事会面临的头等难题。在市委政策研究室的牵线搭桥下,门岩村采用“村党支部+西安真爱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村经济合作组织+贫困户”的新模式,启动实施了真爱门岩绿色蔬菜种植基地建设项目、真爱门岩生态散养土鸡场项目和真爱门岩豆腐加工厂项目,目前,项目均已顺利启动建设。

  三、工作成效

  (一)解决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难的问题。通过改革明晰集体各类资产的产权归属,防止集体资产被平调、侵占、私分,保障了集体资产的完整性;通过建立集体资产与成员之间“按股享有、民主管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强化了资产规范管理,使集体资产的管理由无序向有序转变,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大家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难的问题,促进了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

  (二)实现了农民对集体资产无形拥有到有形拥有的转变。改革摸清了集体家底,界定了成员资格,明晰了集体和个人对集体资产的股份权能,实现了农村集体资产由共同共有到按份共有的历史性转变,让“资产变股权,农民变股东”,使农民真正的实际拥有了集体资产股权,村民参与管理和监督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事务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提升。

  (三)推动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改革后,农民真正成为了集体资产的主人,拥有了集体经济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权利,成为集体资产和集体经济受益的主体。通过民主的管理、健全的机制、科学的经营,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使集体经济组织逐步走上了可持续发展道路,有效维护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巩固了农村执政基础。

  (四)创造了就业岗位,促进了农民增收。真爱门岩绿色蔬菜种植基地建设项目新增种植面积107亩,与传统粮油种植(每亩收益500元)相比每亩可增收2500元左右,按照每户平均种植2亩西红柿计算,种植户户年均增收5000元;真爱门岩生态散养土鸡场项目占地60亩,养殖规模5至10万只,项目建成后,可解决就业5-20余人,联结农户100余户,带动饲养年出栏生态土鸡20-50万只,增加农民收入2-5万元;真爱门岩豆腐加工厂项目一期总投资50万元,投资回收期为3.65/年,可解决本村富裕劳动力4-6人就业。

  (五)探索出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成功的经验。门岩村在改革试点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成熟的567工作模式,即重点开好“5”次全体村民或村民代表大会(动员会、清产核资结果、产改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成员身份界定方案、第一届股东大会);按程序做好“6”个请示和批复(改革试点工作开展、实施方案、清产核资结果、成员身份界定方案、董事会监事会成员候选人推荐、合作组织证明书);发布“7”个公示或公告(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公告、清产核资结果公示、成员身份界定方案公告、实施方案公示、成员身份界定结果公示、股东及股份清册公示、合作社选举结果公告)。这种工作模式为集体经济规模不大、成员身份相对不复杂的村开展产权制度改革创造了可借鉴、复制的“模板”。

  四、存在问题

  (一)集体资产总量小,近期收益低。由于门岩村集体资产存量不大,在保障村集体经济组织正常运行的基础上,短期内还无法实现分红,有可能会让广大成员误解产权制度改革的实际意义。

  (二)部分村组干部认识不足。部分村组干部在利益权衡、社会稳定上的顾虑多,怕承担责任,思想认识方面还有一些障碍,认为现在集体经济的这种管理体制已经很好了,没有进行改革的必要,甚至认为被剥夺了部分权力。

  (三)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出路问题严峻。集体经济组织作为新生的市场主体,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产业发展、经营人才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实力还不够强,集体经济收入的增长点不多,要发展成为有活力和竞争力的独立的市场主体,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引导。(文/图:临潼区统筹办调研组 执笔人 刘娜丨校对:蔡建东丨编辑: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