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今日点击》记者 刘旭 王勇)在农村一些落后的地方,垃圾随处倾倒。村民们生活在垃圾乱扔的环境中,垃圾分类对他们来说是遥远不可能实现的事。可在西安市高陵区,一些村民却用上了互联网+垃圾分类,这么“高大上”垃圾分类处理项目,村民能接受吗?

  陕西明堂环卫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员郭敏:“所有可腐烂的东西都放在绿色桶里边,所有不能腐烂的东西都放在这个黑色桶里边。”

  在高陵区通远街道何村社区,每户村民家门口都有一个简易垃圾分类箱,里面有两只可以活动的垃圾桶,绿色的写着“可腐烂”,灰色的写着“不可腐烂”的字样。

  高陵区通远街道何村垃圾分类宣传员李军奇:“剩饭、骨头、瓜果皮这类能腐烂的放到绿盒子里面,不可腐烂的像烟头这些东西,都放到不可腐烂的地方。”

  李军奇说,何村的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处理项目是今年4月26号启动的。全村466户,每户都有一张智能垃圾分类卡,凭着这张卡,村民们可以在智能垃圾袋发放机上免费领取印有二维码的可降解垃圾袋,绿色装可腐烂垃圾,橘黄色装不可腐烂垃圾。

  高陵区通远街道何村村民马刚民:“每月可以领一次,可以领两种颜色,一卷绿的,一卷黄的,每卷30个,总共60个。”

  村民家里的生活垃圾初步分类后,分别放在门口的垃圾分类箱里,由保洁员每天上门收集。保洁员对村民的垃圾进行二次细分后,烂菜叶和厨房垃圾等可腐烂的垃圾就会被运送到机械堆肥房和阳光堆肥房进行处理。

  陕西明堂环卫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锋:“堆出来的肥料都是生物有机肥,把这些肥料奖励给我们这些分类比较好的村民,让他们免费使用。”

  通过机械堆肥和阳光堆肥,何村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中的60%变成了生物有机肥,不可腐烂的垃圾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进行再次分类。记者看到,在何村社区广场旁边,设置有智能垃圾分类投放站。村民们可以随时将家里的纸张、塑料、金属、玻璃等可回收垃圾分类扫描后投放至专用垃圾箱。

  高陵区通远街道何村村民赵秋艳:“现在这个用起来挺方便的,就把东西放进去,它上面显示7秒钟之后,就会出现重量。”

  赵秋艳说,自动称重后通过互联网转化成积分,由废旧物资回收公司进行有偿回收。村民们用这些积分可以到村里指定的小商店兑换相应的生活用品。

  高陵区通远街道何村村民赵秋艳:“累积越多换的东西越多。”

  据了解,分拣后剩下20%的不可回收的垃圾将会被运到垃圾填埋场做无害化处理。在村民魏红艳家,记者看到厨房里贴着垃圾分类的宣传图。

  高陵区通远街道何村村民魏红艳:“忘了的时候,不知道咋分的时候,把这个图看一下。”

  如今,在何村许多村民已经能将剩菜剩饭、果皮纸屑、电池、塑料袋等垃圾准确分类和处理。

  高陵区通远街道何村村民梁帅:“基本上还是记住了,扔垃圾的时候就知道这个要不要分呀,会在大脑里边想一下。”

  高陵区通远街道何村村支书史安民:“现在60%的群众还基本可以。”

  其实,垃圾分类在西安已经推行很多年了,但一直没有落实好。一是农民长期养成的生活习惯,二是后期的运营费用不到位,项目常常被搁浅。那么,何村的运行模式又是怎样的?

  何村是我省最大的大棚蔬菜基地。全村400多户人家, 2000多村民有近3000个大棚。2013年,何村整村迁入新村后,村民生活垃圾问题随之而来。

  高陵区通远街道何村村支书史安民:“村民搬进社区,过去的脏、乱、差习惯改不了。”

  优美的居住环境面临着垃圾围村的困境,恰好这个时候,高陵区开始了智慧垃圾分类试点。

  高陵区区委常委副区长胡民升:“我们今年选定在通远的何村,在张卜、耿镇三个街办进行垃圾分类试点。”

  试点采取合作共建模式,由企业提供推广、建设、运营、处置等全链条服务。运用“互联网+垃圾分类”新理念,引入智慧垃圾分类系统,由此实现垃圾分类投放、回收的信息化监管。

  高陵区通远街道人大工委主任何鹏:“目前整个项目投资是210万元,由明堂环卫先行垫资,为我们建设垃圾分类处理的各种设施。整个运行顺畅以后,我们政府进行回购。”

  何主任说,目前,何村智能垃圾分类项目已经全面完成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工作,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闭环运行”。

  高陵区通远街道人大工委主任何鹏:“大部分群众对垃圾分类还是新鲜事物,接受还有个过程。”

  对于村民来说,垃圾分类虽是个新鲜事。但有人觉得麻烦不愿意接受。村上在项目启动后,印制了垃圾分类宣传册、宣传画,在村里进行张贴,并且,挨家挨户进行垃圾分类指导演示。

  高陵区通远街道何村村支书史安民:“思想还是转变不过来,有的人文化少,有的年龄大了,有些年轻的懒,不想给你分。”

  为了督促每家重视垃圾分类工作,每名保洁员在回收垃圾的同时,还要对每家的垃圾分类情况进行检查。

  保洁员王娜:“分得好的话就是打钩,分得一般的话就是划个圈,分得不好的话就是打叉。”

  每天保洁员把检查情况进行记录,并上交村上进行处理。村上每周进行评比。分得比较好和分得比较差的分别选出5户,由村上进行奖励和批评。

  高陵区通远街道何村村支书史安民:“做得好的咱挂个红旗旗,做得差的给他上榜。如果给你指导5次,你不听的话,停电提醒、停水提醒。”

  对分的不好的村民,除了批评,村上还会让垃圾分类宣传队专门上门进行现场演示。

  高陵区通远街道何村村支书史安民:“有40%的村民,思想还没彻底转变。”

  高陵区通远街道何村村民赵华蓉:“忙的时候,就往里面全部一塞。还不太习惯,刚开始嘛。”

  尽管改变传统生活习惯比较难,但村民们已经感受村里的环境变美了,垃圾成了宝贝了。

  高陵区通远街道何村村民马刚民:“这个真是好事,饭菜啦、瓜果皮啦收集回去,可以做有机肥重复利用,咱可以上到咱的地里,剩下的这些垃圾可以回收,废物再利用嘛。”

  高陵区通远街道何村村民魏红艳:“进到小区,闻不到臭气熏天的味道,也看不到垃圾了。把这个垃圾分类,我们要做好,为我们的子子孙孙嘛。”

  据统计,何村每天产生约2000公斤生活垃圾,实行分类后,可回收约200公斤,堆肥1400公斤,垃圾填埋400公斤,可实现垃圾减量约80%。

  高陵区区委常委副区长胡民升:“初步达到了预想的效果。通过分捡以后,80%的垃圾基本都被利用了。基本实现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变废为宝,促进了循环经济的发展。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全面推广的原则,下一步政府将强力推进,争取尽快在全区推广垃圾分检制度。”

  据了解,高陵区的垃圾分类是全省首个智慧垃圾分类资源化处理项目,其运行模式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其目的是实现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高陵的成功经验也将在全省逐步推开,让老百姓更多的享受垃圾分类带来的实惠,提升美好生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