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永康在临潼区调研时强调,要按国际化大都市副中心城市定位做优环境,做强工业促进产业集聚转型,发展特色现代农业促进富民增收,在追赶超越中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旅游名区。要在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上做示范,不断优化生态环境,统筹推进“四治一增绿”,让骊山更绿、渭水更清。

  美国社会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中说:城与乡,不能截然分开;城与乡,同等重要;城与乡,应当有机结合在一起。

  而城乡融合的前提是城乡统筹规划。

  典型: “要解决人的后顾之忧”

  一个别致的徽章别在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骊山物业保洁员付仙敏胸前,这个象征城乡统筹的徽章由两个饱满的石榴图案构成,一个完好,一个皮破露出果实。石榴是西安市临潼区特产,这个徽章的立意据说意味着“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享受新型城镇化的果实”。

  自2010年4月启动以来,临潼国家度假区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按照“民胞物与,将心比心,造福一方,授人以渔”的总体思路,形成了“业有所就、技有所授、医有所保、老有所养、居为所有、富为所创”的绿色城乡统筹完整发展体系,创造文化和旅游、生态和产业、城镇和城市的协调发展。

  “绿色城乡统筹”,是临潼统筹旅游资源,发展绿色产业,以此推动农村城镇化,实现农民生态安居,绿色就业。重点是集中建设骊山新家园、芷阳安置区、胡王安置区等高品质安居房,实现当地村民就地安置。其中“骊山新家园”总占地1190亩、建筑面积90万平方米、可集中安置15000人,是目前西安市规划面积最大、总体配套最全的安置社区。社区建设有社区市场、医院、幼儿园、中小学、文化娱乐设施,全方位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子女教育及文化生活需求,配置水准处于西安市领先水平。

  他们建立了就业培训中心,根据新居民特长,以区域内绿色生态产业、旅游服务业为主要载体,通过就业培训,提供园林绿化、保安城管、物业保洁、工程维修、服务员、司机等岗位。截至目前,累计培训学员9000余人次,解决就业3000余人,使已回迁居民户均就业率达80%以上,已就业新居民年人均收入从6000余元提高到2.6万元,最终促进新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

  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开发银行前董事长陈元说:“过去的城镇化发展,存在见物不见人的情况,或者说主要关注了城市面貌的变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城市面积的不断扩大,但在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转变方面重视不够。”

  “民胞物与”的意思就是“以人为本”,临潼国家度假区以文化旅游项目建设为依托和载体,引导新居民身份转变、创业增收,着力解决了新居民的后顾之忧。

  推动:实现城乡居民待遇同等

  在全市层面上,根据区域资源禀赋、防止千镇一面的原则,西安市先后编制完成了覆盖市、县、镇、村四级的城乡建设发展规划和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完善了“主城区—副中心城市—城市组团—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五级城镇化规划体系,形成了以主城区为中心, 3个副中心城市和5个城市组团为支撑,以60个重点镇为基础,以7个省级重点镇和4个文化旅游古镇为重点,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末端节点的城镇化规划、建设、发展格局。

  首先是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过去五年西安公共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年均增长26.17%,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18.33%的增长幅度,基本达到了“总量持续增加,比例逐年提高”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统筹城乡发展专项资金从1亿元起步、每年以20%的比例增加,对提高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执行力,促进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和示范作用。

  其次,建立试点示范,命名了“高陵城乡发展一体化示范县、曲江新区绿色城乡统筹示范区”等10个示范区和示范点,给全域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树立了标杆。

  高陵试点示范促进了城乡政策一致化,全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了涉农区县全覆盖;阎良区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工作试点区(县);沣东新城和平村把土地集约起来、把资产经营起来、把农民变成公司股东和产业工人,这些措施都成为西安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实现城乡居民权利平等、待遇同等、服务均等的旗帜。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工程。近年来,西安市积极促进各类公共服务资源均衡配置,初步建立了以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一体化为重点,以保公平、促均等、全覆盖、优质化为特点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西安市出台的《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三年行动计划》,强调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的步伐。

  目前,西安市基本建立起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比由2010年的 2.87∶1 缩小到2015年三季度末的2.4∶1,城镇化率达到72.61%。

  突破:力促形成产业联动格局

  针对城乡统筹发展中的投资主体缺失、机制政策不到位、服务体系不配套等突出问题,专家认为,西安城乡统筹仍然要加快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发展是实现城乡统筹的经济基础。目前存在统筹难度大、发展不足、城乡不均等问题,比如农村医疗保障已列入统筹,但农民享受对等的医疗资源尚待时日。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院长任宗哲说:形成城乡产业联动格局,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基础。西安应当充分挖掘文化、生态、科技、农业、人才等方面的资源优势,通过跨区合作、产业协同发展,最大限度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从而实现经济规模和城乡居民非农就业岗位迅速扩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升。

  他认为:西安应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产业,打造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依托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工业基础和旺盛的市场,积极发展物流、会展等新型业态,带动交通、城建、餐饮等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培育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工业体系。

  同时,重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加快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拿出新政策、新招数,推动农村生产方式、农业经营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转变。

  “城乡统筹发展可以使城市和农村紧密联系起来,使农村有根本改变,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要落实户籍政策,让有条件的农民进城,也可以通过农民自主创业,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流动,使农民享受到城乡一体化带来的实惠,和市民享受到同样的生活保障。”省行政学院副院长曹刚认为,一要改变传统思路,通过资源共享、市场互动、产业互补带动农村农业发展;二要注重项目建设对统筹城乡发展的带动作用,集中力量推进一批重大项目;三要注重通过改革破解难题、激发活力。要全面启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积极探索城乡社会保障、金融制度、户籍制度改革。

  据专家介绍,下一步西安还应加快特色小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注重城乡公共服务,推动城市资源向农村流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城市管理向农村辐射。